奥德修斯的世界

读书评论:
  • 旻旻
    06-03
    研究方法:芬利并非将史诗还原到具体的历史社会之中,或是拿史诗作为某段历史的佐证,因程式化内容作为史诗的原材料,对于核实细节漠不关心,而是借助这些原材料把两部史诗所立足于的世界和社会给描绘了一下——纯然的奥德修斯的世界。/社会群体:阶级、亲族、oikos三个不同但有重叠的群体在物质和精神上界定一个人的生活,贵族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在于oikos的大小。关于阶层之间财富的流动芬利重点讲述了赠礼。/道德伦理:英雄的基本行为准则:力量与荣誉。而在荷马对英雄的描绘中反映了新的因素:社群,社群与英雄的对立相应于荣誉感与审慎的对立,亦同样对应于神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变迁:作为英雄的神明,到宇宙正义的原则。/芬利仅仅给出了一个粗略的奥德修斯的世界的框架,精微之处并未详细说明,却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Ekstasis
    10-10
    读完《荷马史诗》以后趁热打铁。整体而言是把史诗当作史实来考量,主要切入点阶级、亲族和oikos。最吸引我的部分除了对古希腊社会形态的考证以外是对史诗文本本身的论述,比如《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差异,包括魔法、英雄与神祗之间的关系、诸神的行为动机、主题和内容、英雄和其他人物形象塑造、视野投向等方面,又如史诗作者与赫西俄德写作个人倾向上的差异,再如《奥德赛》中女性书写等等。总的来说,收获了不少新视点。
  • 四里鳥緑
    11-26
    作为一名业余读者也是读得饶有兴味。适合所有读过《伊利亚特》、《奥德赛》或对特洛伊战争、古希腊青铜时代感兴趣的读者。
  • Kaspar Hauser
    09-12
    从历史与社会角度切入荷马史诗,排除现代的建构,探究书中社会结构与道德伦理的根基,还原一个奥德修斯的世界的框架,无论对于理解史诗人物或其内核本身,这样的研究都是必要的。一些内容:口头诗歌的传统和程式化;赠礼作为协议条款的义务与责任;阶级、亲族和oikos界定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待客习俗中隐含的矛盾;英雄的行为准则;分享食物在凡人和神明、生者和逝者间建立的联系。“他们的故事中无疑存在着固有的道德准则和抽象的哲学概念,但吟游诗人们只满足于讲述故事”,剩下的留待后人去探寻。
  • I Tiresias
    05-31
    公元前10至前9世纪;贸易、劳作/掠夺、交换(赠礼、回赠);阶级、亲族、okios、集会/王权-家主权/政治义务(婚姻,宾友之谊、家臣);仲裁、誓言、决斗/themis/荣誉、竞争、利物
  • 绍牧
    08-12
    用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把荷马史诗当作民族志的一本书,方法论意义上的开创之作
  • 一颗
    06-12
    翻译流畅,好读且具有启发性。前两章主要和诗人有关,略读。后三章围绕文本,对当时的社会形态进行重构,很有参考价值。另外,非常感谢能让这部关于研究《奥德赛》的经典之作在我写论文之前出版出来。
  • Franger
    05-05
    前两章讲关于《荷马史诗》以及古代希腊的基础知识稍微有点枯燥,对我来说比较有价值的是关于“storyteller”的部分,顺便发现了关于homeric hymn自己以前犯的错误,我一直以为homeric hymn是出自荷马之手...后面关于社会关系和道德观念的部分算是本书的大头,相当精彩。通过对几个希腊文名词的解读阐述了古希腊的家庭、社群关系,作为“英雄”的贵族阶级还有赠送礼物这一特殊的习俗...
  • 囤土豆的流浪猫
    10-06
    其实读这本书一直在想Snodgrass的那篇文章:Is Homer‘s Society History?(好像是这个名字)分析荷马史诗并与社会史结合的基本方法好像就是发现里面inconsistency和incoherent的部分,然后结合社会学(芬利)和人类学(Snodgrass),但是对于是否要把荷马的写作定位到某一个特定的时代,我其实一直是比较怀疑的,因为荷马史诗继承了几个世纪的口传传统,我们似乎只能找到诗歌完成的下线,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去欣赏荷马可能确实比历史地使用荷马更重要。
  • 甚小望远镜
    02-27
    芬利奠定古典学地位的名著。其意义不仅限于“把《荷马史诗》权当社会学文献来加以研究”。译得很好。
  • 捷翅的丹尼尔
    03-26
    前两章讲了讲荷马史诗的概况,后三章学术观点比较多,讲奥德修斯时代的社会状况。单从史学的角度看偶尔有点枯燥,结合文本解读就很有趣。翻译很准确,导言和前三章的语言偶尔有点别扭,第四章起译文都非常流畅。保留了原书页码、索引和参考书目。
  • Eudemonia
    01-02
    翻译和原文一样晓畅。其中运用了人类学中对”礼物“的诠释,有意思。
  • Biberius
    03-17
    Finley对Homer的态度是,表层语言提到的事件、制度不可信,也不能用考古的方式加以证明。只有考古实物不能提供解答的那部分领域,即给史诗语言提供名物制度、情感心理元素的reservoir,是社会文化史大展身手的地方。行文因此特点,稍嫌破碎鋀飣,似乎是读书笔记的初步综合成果,但依然提供了不少极富洞见的观点。最后Biblio很用心,但可能已经有些过时了。
  • 挖土
    07-17
    事实上,这部书的大多数观点,都从他的追随者那里接触过了,但仍然觉得非常好看。发现问题的开创者,都有异常强悍的拂去尘埃披剪枝蔓的能力,所以文字表达有一种独特的简劲之美。他们的踵武者,具体论证上常能有所补苴,但很难具备这种能力。
  • 殷顽民
    03-03
    这部古典学经典确实相当好读,芬利文笔简练、论述有力。现在离本书出版已过去60多年,奈登教授的中译本序简述了该书价值与不足之处。附录二《施利曼的特洛伊》一文中,芬利严厉批评了将原史时期考古遗址与传世文献生硬地划等号的倾向,这一问题仍未过时。
  • 风间隼
    04-27
    一上来就是韦伯、波兰尼和马林诺斯基,以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切入古希腊世界。全书其实应该叫《荷马的世界》,前三章讲英雄时代的王权、贵族和平民,还是偏文本诠释。继续读才发现,芬利大人研究的既不是“荷马的时代”,也不是“荷马史诗所讲述的时代”,而是“荷马所处的时代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材料构拟他们心目中的古代”,真够绕的。应当说功夫下得不少,但对于我这种只对社会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意义就大打折扣。不过他分析荷马史诗中的神观,还是挺有启发。
  • 不舍昼夜
    12-28
    译得非常好。附录有两篇芬利1974年的回顾文章,可了解这本书在1954年出版时引起的争议。有人对芬利被剑桥请去,很有酸酸的感觉。全书五章,前两章可算荷马史诗的基础知识介绍。后面三章是从社会、阶级、亲族、馈赠等社会历史角度考察史诗的时代(作者认为展现的是公元前10-9世纪的社会情况)。
  • 安提戈涅
    09-23
    芬利还是老辣,行文中却也能读出暮年感了。令人喜悦的对于文本的熟稔程度,其背后是对研究工作本身的热爱与敬意。密密匝匝的文本细读被三个关系勾连起来:阶级、亲族和oikos,这三者彼此重叠地界定了荷马世界里一个人精神与物质生活的维度。许多观点不能说新颖,但是可以横向和其他人的研究对读,也很能激发读者的思考。我着眼的几个点,1.程式化修辞与史诗制作过程(边讲边构思)的关系;2.在赫西俄德和荷马这里出现的一个句式“知晓眼前、未来和过去之事”,我注意到在卡图卢斯的诗歌里也大量出现,三者影响的源流关系.3.礼制与礼物交换的机制(在商品经济的流通出现之前);4.史诗中的智识革命,不向神寻求正义的解决路径,以及两部史诗中正义、正邪、善恶观念的演变。智识革命这个点可以和施密特《对古老宗教的启蒙的失败》对读。
  • 拉柯
    02-12
    看前两章的时候感觉最多四星,从第三章开始渐入佳境,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佩服芬利。初涉希腊史的友邻,可以参考黄洋与晏邵祥老师合著的《希腊史研究入门》,结合该书第四章:重点问题---荷马社会研究,以便更准确地定位芬利这本书在古典学传统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