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澜
读书评论:
-
清流石01-31初讀稍覺平淡,讀到中段,方覺其中千般滋味,齊先生的一往無前的勇敢,莫之能御的豐沛,百轉千回而不返的堅持,誠誠懇懇的坦蕩,無不令人動容。對談部分,齊先生多次提到海峽這邊的老師同學,談到侮辱,談到深度,談到見識,真是不負「永遠的齊老師」之譽。想想那些在教室里教小學生唱「2035年坐高鐵去台灣」的老師,真令人羞愧,如何對得得起「老師」二字?哪裡來的驕傲?遺憾的是,書中一些篇章是「精減版」,我好奇被精減掉的是哪些文字。我記得有人說過,意味往往在文字之外。
-
小孔成像08-05人倒霉的时候不要看起来倒霉就不倒霉了。千川入江海,洄澜且激荡。一位知识分子的冷静沉着,一位老人的优雅老去,一代人的经历,一些永恒的话题。
-
1202-26以书会人,感动留存。
-
Ja08-16寻《滚滚辽河》未得,倒意外发现齐邦媛两本书。翻开《洄澜》,大部分先前已经看过,重看依然能体味到当时那种感动。齐邦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饱含萦萦思乡之深情,谈到“以书还乡”时的悲喜交集,都令人动容。她说那是(指小说)“我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恳切的长信”,这封她倾注心血以80多高龄写成的长信是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凝聚着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集体记忆,出版后激起的洄澜,构成这本纪念集的主体内容,众多熟悉的陌生的读者纷纷评论、来信,真挚致敬,还有记者采访,这其中也有意外拾得旧谊,“重叙死生契阔”的欣慰,“如千川注入江河,共同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我盼望永远留住这共鸣声音的宏壮,深情洄澜冲激之美”,“在此书内作个永久的相逢纪念吧。”可以说,这些动人的反响与反思,才构成小说真正的尾声,而故事并未真正结束。
-
防守型前锋04-01可恶的塑封,我要知道内容应该就不会买了,我以为是对《巨流河》的补充之作呢,不过有的读者来信还是蛮感人的
-
星河~努力煮粥04-04年轻一辈喜欢的是张大飞,战火纷飞中的纯洁心灵;老一辈心有戚戚的是齐世英,错过的机会窗口导致两次战争都起从东北,家国沦陷民众涂炭,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回望巨流河。面对陆生对于“大陆文学”和“”台湾文学“的不同,以及是否有必要推介“台湾文学”的疑问,作者的回答是“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八零年,除了台湾,还有哪里看得到中文严肃文学的写作?不是政令宣传,不是歌功颂德的严肃文学,还有哪里看得见?这就是不同。我们的香火没断过,我们的作家一直都那么努力。”只是,韩秀对大陆有所期待,以为她的《折射》能近期(2010)在大陆出版,反倒更印证了齐先生之言,这不能不说又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
关你咩事01-27齐邦媛将波涛汹涌化为波澜不惊,是我终生向往的。爱过的人有家不能回,孤儿心态是遗落在台湾的大陆人的群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外省人”的消逝,宝岛与大陆之间的牵连恐怕连心痛的感觉都弱如游丝了。
-
reading03-15在如此充满缺憾的历史里,为什么文学才是必要的坚持。这样一辈洁净的知识分子
-
frozenmoon11-20收了我当年采访的一篇对话
-
南瓜藤~11-03访谈最好看 其他就算了
-
西楼05-10关于巨流河的评论集,以王德威为最佳,已成三联版的序言。
-
Elact04-25齐邦媛《巨流河》的评论集。很感人。
-
羽木11-14感觉大陆的读者反倒眼界略高一些…
-
書素04-15王德威那篇写得好。另外好多文章后显示“此为精减版”,也是累着编辑了。
-
清和读书07-17#每日一书476#一滴水如何才能不枯竭——把它投入大海中。于是乎,《洄澜》诞生。吾辈在内敛而深沉的《巨流河》之外,又有了品味齐先生那“无波”之潭的机会。齐先生树立了一个读书人的标杆——既有坚持和守望,又有判断与胸怀——不虚美,不隐恶。如此,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nothing传叔02-02圈钱之作,里面所收大多是泛泛而谈、程式化的敷衍门面文章,无甚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