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的假期
读书评论:
-
Yasutatsu12-12书中最后收录的日本古文学评论看着还是挺有收获的。下半年断断续续开始看三岛由纪夫,就看了的几本,对他的那种美学探寻和倒错感的性挺入迷的。这本里面对他的美学有那么点了解,以及一部分文学讨论也受益很多。
-
アリアナと12-11还是有点啰嗦,但是每次三岛说讨厌太宰治的时候都很好笑,感觉吃了个大瓜。最后还列了个日本文化意志的书单,也是耳熟能详的那几本。
-
sohane11-11再次收获一堆(符合三岛xp的)髮国男铜文学。不能完全看懂。
-
唐·葛朗台12-21三岛很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讨论文学,一般都只做形而上的理论探讨,这就使读者也容易陷入抽象的文字海,没有太多可以扎扎实实把握住的细节和情感。
-
z.12-14喜欢日记篇、川端康成篇和魔的象征性构图篇,最后一篇文学小史因为不太了解背景知识所以读得比较粗。三岛始终还是在贯彻他的一体化思想的,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随笔,都能看到同一个抽象的本源的影子
-
乖离02-057分,三岛谈热内的部分good✓,日记凑合,后面梳理日本文学史的部分不愧还是有点文化隔阂
-
程02-19包括数篇、数段不错的文论。
-
臺北夜沒有車03-29三岛谈文艺、生活、创作、同性之爱……每个话题都有蛮独特的见解,也展露了在他的作品中也许会被遮蔽起的角落。非常好看,很多段落值得日后再翻翻想一想。后面的《日本文学小史》,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读来有门槛,不过被他选的和歌打动了。
-
欢乐分裂04-22畅谈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日记、随笔、文论,与作品并置对照则更有趣,也反过来会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1、《假面的自白》中有一段非常像《追忆》——果不其然是普鲁斯特的书迷,但也不妨碍批判“普鲁斯特喜好男色者拥有女性元素,只是一种扭曲的理论而已”(夏吕斯男爵),并特意将之矫正后的观点投注于《禁色》——“男人爱上另一个男人”而已;2、《日本文学小史》言简意赅的勾画很迷人,他的另一短篇《轻王子与明公主》正是《古事记》中兄妹的变体;3、《潮骚》果然大力汲取古希腊之精神,也意识到其中人物现实性的缺乏,并探讨了“唯心论式的自然观”,自然的神力融入到荷尔德林的式的印象式自然写景。
-
4:4408-26细致入微的病态世情观察家 总是可以看见并说出那些人情世故中被忽视或者不必多说的因果 可他也只能透过他的眼睛和心去看 譬如把暴烈扭曲成纯粹的美的固执倾向 归根结底 他这种看待外界的方式来自于从小在生命本质上彻底的变形 因为家庭和自身的本性要求他软弱 而不惜一切代价渴望成为英雄 在精神和肉体上为自己辩护 又不可避免地滑向毁灭 他勉强了自己一生 活出了心中的自己 是一个连自己都无力拯救的孤勇英雄
-
#暗蓝#09-19首尾两篇《小说家的假期》《日本文学小史》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写川端一篇是难得的惺惺相惜;此外《魔》一篇也颇为有趣,三岛将随机杀人魔、渴望“被杀”的人与作家并列,他们在现代因绝对他者的缺失而陷入了绝对孤独。而这种绝对孤独与时代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本没有关系”。在日记与随笔当中,三岛执拗的自我更为凸显。
-
胡桑09-29在黯淡前途的自暴自弃里,思想那么鲜活。在东方和西方的窄巷里,穿梭出游鱼冷艳的身影。
-
TT09-21最让我忍俊不禁的是在日记中表达了对于另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的鄙夷,那从骨子里面的不认同。三岛在日记中对太宰治极尽嘲讽。他认为太宰治面对自己的困境不想着去改变,而企望用这点磨难去博取其他人的同情,是一种“娘-炮”行为。真正的勇士应该直面困境去战胜它,而不是应该在困难面前无病呻吟。
-
伊夏08-26“小说是一种从本质上摸索方法论的艺术。”最近顺带着还在继续看B站倪文尖老师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真的,文论这种东西是越读越细窥越有嚼头。三岛的文论也特别适合与他的小说对照观看,他有他自己圆融自洽的一个小宇宙。
-
西窗随笔08-25不愧是三岛啊,对文学艺术社会人性都有深刻的见解,很多地方需要以后再重读,慢慢体会。其中对细雪的喜爱,对太宰治的不喜,和对川端康成的描述,都非常有同感。
-
重尔.张望08-28三岛由纪夫一直给我一种非常幽昧的感觉。好像一切都是隐约不明的,某个角度去看又非常的刺目。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洞见都是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他的洞见是一种影影绰绰的不确定,很细腻很暧昧。像是包藏了一种羞于见人的令人难堪的羞耻,但是直指真相。不是白天的亮也不是夜晚的暗,可能更像是一种如同日食降临食甚阶段光与暗的交叠。
-
时间之葬08-24三岛反复强调他心中最好的小说,是“把对小说的批评写进了小说里的小说”,也就是说小说家不但要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还得是一个出色的评论家,这一理念也贯穿在他这些随笔当中,甚至可以说,三岛一早已经是他自己小说最好的评论家和理论家(这一点很容易让人想起科长这样创作意识极其鲜明的导演),但这个事究竟是好是坏,恐怕还有待商榷。不过我是很喜欢他写的《日本文学小史》,可惜就这样戛然而止。
-
于是08-16这本的篇目选择很到位~
-
在酒楼上08-17通看明室这两本三岛的非虚构,可以看出三岛在读书写作的日常中十分有批评的自觉,对日本体验式的文艺,一针见血地说明其罕见的感受性、脆弱的结构及薄弱的理论,对民族文艺的把握多少有比较文学方法论的启发。另本篇作于二战后,因战争而更加敏感的官能,在三岛其后的虚构创作(《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等)中也得到了“随附时局”的体现。而“死亡”的命题,渗透在三岛言谈、构思、假想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他对生命健康活力的过分申明,也不过是当他的皇国观念与抒情脱钩时,能够更有力地描绘金碧辉煌的腐败与死亡的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