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
读书评论:
-
ᡩᡠᡩᡝ01-27重点翻看了六十年代后的部分,吃饭大学地缘非同一般,因而有一定史料价值,不过话风也很“朴”,并存在缺环(在所难免)。P299 “‘马工程’《比较文学概论》是2004年开始编写,2006年出版。但这本书用得少,大家还是用我们在高教社出版的这一本”疑有口误。PS.原来“谁会背《文心雕龙》就录谁”有这么悠久的传统。
-
秉存02-23童老师论语文教育的那篇说得真好!小学初中请按朝代顺序仔仔细细地把文言文背掉,现代文的功夫就请诸位各自从日常生活中学习活的语言吧!至于现代文中的经典作品,放到高中学最合适,年纪太小理解力不够,鲁迅等巨擘的文章必然被浅化,读反不如不读。至于外国文学文化,不是还有外语教育吗(要用外文读外文呐)?语文教学最终是人的建设的问题,单元式的编写方式真的符合中文学习的习惯吗?书名《朴》真是熨贴,童老师是人也朴来言也朴,这朴里有大学问、大道理。ps:插一句奇奇怪怪的题外话,看到童老师的名字脑子就立刻跳回了大一下狂背《文学理论教程》的艰辛岁月了hhhhh
-
思想的苇草02-12老先生的经历非常励志,他从一个今天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做到了一个文艺学泰斗,而且还保持了那种淳朴与善良,在名利场中保持了真性情,对于当下的学术生态或许需要反思的是很多能力强但是却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是需要反思的,那代人虽然苦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保留了很多人性里的辉煌。
-
江海一蓑翁02-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开山级导师童庆炳先生的口述自传,细致梳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学术成就与时代感悟,在三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一是以自己从福建山村孩童到北京知名学者的巨变经历,展现出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教育史、社会生活史与社会文化史的丰富信息;二是以自己改革开放以来重建文艺学学科的丰富经历,管窥中国文科的学术研究与教育体系从重建到复兴的完整历程;三是以自己跟黄药眠先生一起、恢复文艺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细致回顾,展现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师承体系与学术发展脉络。综上所述,非常值得关注和推荐。
-
一只于02-27有幸翻了翻未删版,认真读了某诺奖师叔的部分,学科掌故get☑️
-
周公子Jason03-01童庆炳是国内文学理论“泰斗级”人物,他1990年编撰的高教版《文学理论教程》至今仍是大学中文系指定教材,这样一个学术大咖口述史,时间跨度1936-2015,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书价值有二:①1949-1976“十七年文学”时期,北京的学术圈子、大学是一种怎样的氛围;②“文学理论”这一基础学科是如何回到正轨、形成共识、搭建起教学体系的。显然,本书对普通读者并不友好,但所有中文系师生、所有语文老师,值得读一读。特殊年代,童老师是幸运的。1963-1965越南教书,1967-1970阿尔巴尼亚教书,恰好躲过风波……黄药眠老师,令人尊重。商业时代中国学术主流成了“关门学问”,墙内开花墙内香;若说文艺学入门,我还是推荐王先霈、孙文宪那版教材《文学理论导引》。
-
金剛怒目03-05童老先生真不是一般人!
-
草帽03-04读完真是感慨良多。童老师学问用功之深,魄力之大,实在是我这种小辈学生难以企及的。
-
林窗02-16一代纯朴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可惜这本是节版,对zz敏感处多有删除。我读的是完整版,对童先生的气节愈加敬佩。老先生身上有许多光芒,但于我而言,最动人的有三点。一是勇,从山区来到京城,在京城成为泰斗,多少金钱或权力的挫折都没有打倒他,这是农家少年身上永远的冲劲。二是诚,不管有多少成就,他都保持着对周遭人的真诚,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从来没有批判过任何一人。三是慧,作为忠诚的共产党员一直怀有稀罕的良知,在错综复杂的权力场中洁身自好并培养出包括两位诺奖得主在内的诸多高徒,童先生身上无疑有着大智慧。
-
南鑫02-17读完只有一个感觉:恍如隔世。
-
里堂老人小跟班03-21好人啊,大大的好人。去北京我要去看看他。
-
Fenng02-14指导过诺贝尔奖得主的人。
-
大甜甜~~02-14一开始觉得读这本书是义务,毕竟自己的老师是管童老师叫老师的,那我好像也可以攀龙附凤一下似的。但越读越感受到了他充沛而平和的道德魅力。童庆炳老师其实用一种“朴”,有意遮盖了他的聪明,他是一个在越南教书就听懂了越南话,还学会了法语,到阿尔及利亚就听懂了阿语的人啊。而且几次大挫折后的选择,现在看来都对了。一个是避难,安心读通了古典,一个是发奋,建设了文艺学学科。如果没有这些沉潜下来的功夫,也没有后来的文化诗学了。不同的人读这个自传会各有各的收获,这一点太难得了。如果知道童老师给我们上课是癌症手术以后,我一定会听得很认真一些。
-
彭南02-09反朴归真,抱朴含真,满满的拳拳赤子心。
-
率土流觞02-12朴,有“不加修饰,返璞归真”之意,以此为书之名,大抵能概括童老一生。童老说,“我从来不埋怨我的童年生活”,正视童年的经历,便是正视历史,才能决更好地面向未来。这点童老一直是清醒的。童老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没有整过任何一个人”。扪心自问,如果真的置身于那个时代,我会如何选择,心里还是没底。但愿也能做到坚守本心,“不要盲从”罢。童老说,不读书,你的思想是贫乏的,见识是狭窄的。知识真的是一种力量,它会催促你前行。我对童老的敬佩,除了人格,便是见识。他说,美是一种审美评价,提出了“审美溶解论”和“文化诗学评论”,真的是文学评论的神来之笔。文学和艺术,靠的不是经验,而是体验。真正理解童老,也是要体验的。真因如此,唯有朴玉,才是国之重器罢。
-
种蔗大户03-19整体是比较偏学术的,但是也很好读。时代会造就人,也会摧毁人,而能坚守自我跨过时代洪流的人,当然是幸运的,更是可贵的。这样的人生教人羡慕。此外,附录谈语文教育的那篇真的好,“语文教学最终是人的建设的问题”,诚如是啊!
-
豆友1486066303-281955-1990这段岁月的回忆真是太精彩了。大概只有童老师这个咖位的人捅破窗户纸,才能让我们一窥其中的龙虎斗。如果把吴中杰教授的《复旦往事》作一比较,才发现童老师对很多事情还是“蜻蜓点水”的。
-
祝羽捷04-02在最糟糕的岁月,躲起来读书,做逍遥派。真是丰满又明镜一般的人生,爱情故事有浮生六记的味道,在自己的学术上理论与创作都没放弃,却也有自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