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研究

读书评论:
  • 朱雀
    11-24
    难得的问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读本。梳理了意识研究领域总体研究状况,简直大善人。由此也是清楚明见了其中科学的弱智和哲学的低能。科学的弱智在于既搞不清自身定位且还活在前康德的妄想,几百年的老毛病了;哲学的低能说太多了遍了无力吐槽。关于84页的私密感受论证,K在一个有意识活动(C2)中意识到I,不意味K在C2中有且仅意识到I。并且,后者是不可能的:任意意识活动必朝向它意“向”的现象对象,以对象为基点作反向延长线,就找到意识主体。所以任意意识活动必然①有我(意识主体)且②有它(现象对象)。当言说“K在C2中意识到I”,其实是——K在C2中,I1(意识主体)意识到I2(现象对象)。仅在“注意”的意义上,I1和Q1才不能同时呈现。私密性感受始终存在。但是那个“感受质”,真是荼毒千年,它才应该不存在。 @2021-10-21 05:59:17
  • 常宇
    09-07
    在万圣偶遇,以心灵哲学为主,辅以认知科学。希望这类跨学科综合能越来越多,而不是一两个学科大佬的自说自话。
  • 项平
    03-07
    凌晨两点读完,纠结了几天还是给四星吧。王老师无疑是头脑清醒的那一批人,下手稳准,论证简洁,什么步骤都可以是那个“四两”。但相比于一刀把感受质的私密性特质剔除掉这个结果(当然,也是处理其他困难的开端),PSA对SPC原则的直接引入与依赖似乎更加让人难受。能够多线程运行的人工智能反而会有私密性(或私人语言,哪怕CPLA语义下行)吗?针对知觉局部特征论证构造的反例(看别人后脑勺,却没认出这人),试加修改,可以反驳PSA的步骤3么?假设PSA成立,它应该怎么在非还原物理主义的立场上处理心理因果性(特别是M-P)的作用呢;作为一个复合论证,对SPC的使用会不会为因果力带来某种预设?这些我都不知道,但又想弄明白。
  • 从太初到永远
    11-05
    物理主义者的心灵哲学
  • 豆友156181590
    10-21
    难得的问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读本。梳理了意识研究领域总体研究状况,简直大善人。由此也是清楚明见了其中科学的弱智和哲学的低能。科学的弱智在于既搞不清自身定位且还活在前康德的妄想,几百年的老毛病了;哲学的低能说太多了遍了无力吐槽。关于84页的私密感受论证,K在一个有意识活动(C2)中意识到I,不意味K在C2中有且仅意识到I。并且,后者是不可能的:任意意识活动必朝向它意“向”的现象对象,以对象为基点作反向延长线,就找到意识主体。所以任意意识活动必然①有我(意识主体)且②有它(现象对象)。当言说“K在C2中意识到I”,其实是——K在C2中,I1(意识主体)意识到I2(现象对象)。仅在“注意”的意义上,I1和Q1才不能同时呈现。私密性感受始终存在。但是那个“感受质”,真是荼毒千年,它才应该不存在。
  • 光影尘迹
    04-14
    意识问题概况的较好,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考察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中,提出了自己复合方案——非还原物理主义的私密感受论证,消解了意识的私密性。勇于突破,让人敬佩。引评论言,以此可一窥国内哲学研究转向(除马哲),从转引名家,到评述学者,再如今对具体问题,专研论证,或是本土化,或是国际化,国内哲学的兴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