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传

读书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
    06-13
    “作为伟大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著作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成功,但其身为社会学宗师的盛名,有时反而遮蔽了其著作思想的真正面目,对布尔迪厄著作的解读,并非总能切中理论核心,引人正确思考其许多经典概念。不同于一般学界以精英知识分子方法诠释布尔迪厄理论,作为布尔迪厄的学生,法国社会学家让-路易·法比亚尼尝试用布尔迪厄自行创造的分析工具来解释布尔迪厄思想,这本书重新发现了大师从未示人、深处暗藏的思想灵光,开启了一条思考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的新理路。”
  • Deetz
    11-13
    非常好。特别是能在时间维度的发展上解构布迪厄。阅读和学习布迪厄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会把他94年的作品同70年代的作品放在一起读,就像一开始场域-资本-惯习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结构:布迪厄的阿尔及利亚的研究并置于艺术场域的研究。法比尼亚这本书揭示了这个理论网络中的不均衡发展。有些吐槽也过于犀利。(然而我还是不知道布迪厄具体是怎么同那么多人闹掰的。不过按某老师所言,他同他的海外学生的关系确实要比同本国学生的好一些。)
  • maple
    03-29
    从海德格尔之后,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西方世界从唯心向唯物的转变啊
  • 白衣卿相
    06-30
    每次看到译者超长超详细的译注就莫名地感动。这不是“传记”,依然是一份导读,不能说特别新的解释,不过作为布迪厄的学生,作者对布氏的理论多有反思。
  • 伪足的阿米巴虫
    06-26
    我由衷希望,能够再一次与他一起哈哈大笑
  • 林中路
    05-18
    布迪厄的社会学之旅就像作为新教徒后裔的韦伯一样充满了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张力,帕斯卡尔与布迪厄的隐秘关联值得进一步深思。布迪厄的人生承载了太多,这也注定了他的智识思考必然要承受的张力。之前总是觉得涂尔干的世界比布迪厄更让人心安,或许如此是因为涂尔干仍然处在某种传统的传统之中,或许也不是只是因为涂尔干把内在的张力并没有通过他的文字存留下来。自我问题的纠缠或许已经成为现代人无法逃避的命运,就像韦伯预言的现代政治无法逃避科层制一样,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终要交给生活,交给行动!
  • 木南
    01-15
    重点看了场域的解释。要好好看一下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和涂尔干的《教育思想的起源》
  • 千山归舟
    11-13
    首先声明,这不是传记。其次,中国台湾地区的学术语言受公文体荼毒太深,读来佶屈聱牙。某些地方还不符合现代白话文,给简体中文读者造成很大障碍。但这本书写得不错。
  • 11-14
    之前其实就粗读了一遍。这几天借着和老师讨论的机会又进入了当代法国思想之中重新去看了看这本书,发现这本书问题相当之大。不是学理性硬伤,但更有趣。根本不能视为普通的传记。法比亚尼作为布尔迪厄的学生,却很显然是布尔迪厄的批判者,那么他自己的倾向性是什么呢?他是EHESS的成立者之一,这个组织认为布尔迪厄的理论野心是一种社会学帝国主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旨归。如果想看这本书此方面当是不可不察。另外就是,这个组织对布尔迪厄的很多指责肯定是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的。因此2018年甚至有人写了本《Pour Bourdieu》,(估计捏他的《Pour Marx》)。不过这个作者保卫的那种布尔迪厄估计也是另一种有趣的可讨论存在。
  • 答案在风中飘
    02-27
    更像是学术理论思想脉络的梳理。脑海里不自觉树起了一个不同于原著阅读体验的更鲜活的“老布”形象,时而生出一种莫名敬意,时而又觉得是个性格极鲜明的小老头儿)地图只点亮了30%,需要重读)
  • 张塑杭
    03-07
    这本书为麦田出版社译本的简体版,部分译处有修改。作者为布尔迪厄的学生,对布尔迪厄的惯习、场域、资本、方法已经布尔迪厄介入政治的分析和评价等。大体上,较为客观。作者对布氏的诸多观点持批评态度。理解这本著作,需要对布尔迪厄的作品有大致的浏览和阅读。
  • 皓月
    12-30
    作者系法国和布尔迪厄学生,语境上更贴合布尔迪厄身历目见,但是作者并没有以通俗的传记来表现布尔迪厄,而是以布氏的客观对象化来研究布。对布的理论、方法、经历进行了客观诠释。译者在每页都会对每页出现的人物和概念进行解释,使阅读的时候减少了诸多障碍。2020的年末阅读了2021版的译作,对之前研究的回顾,对一路走来的见证,那么接下来将一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