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的传播
读书评论:
-
徐主任09-29凯瑞受格尔茨、杜威的影响很深,两种传播观目前也成为了老师最常引用的传播定义。
-
Max03-05读的有多痛苦,译得就有多痛苦的二次方。。不过仍然是值得细读的好书。可怜我那本还是自己去打印店盗版的,华夏社你们再版一下不好咩?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需要的。还有Speak into the air什么的。
-
苏临安10-27信息庞杂,但算是最近读的比较有趣的书。。
-
狂而无依11-22对人名的翻译基本就没有采用通常的译法,卡西尔竟然能翻成凯撒拉。
-
Rachel红茶09-30提出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阐释详细,有着对技术神话的警惕,也有着对田园牧歌的乌托邦的冷静。翻译也很好。
-
Rhinover05-03仪式和传播观念在这本书里是对立的,开始偏向相信在场不在场的分法
-
浊克斯01-25极为清晰的思路,传播理论温情隽永的一面
-
鸢都依然02-18批判学派必读书之一啊,对传播的“宗教观”和“仪式观”的分类和解读是全书最大亮点,也是凯瑞最出名的理论。其他的分析虽然独到,但离这个时代,确实有点远了。
-
白鹿青崖07-12很富有洞见,对于传播学界已经形成惯性的一些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的抨击可谓一针见血。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派别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讨论得非常清楚。但我个人认为论证的证据并不充分,只是提出思想见解。比如在论述涂尔干对于现实权力的不敏感性时,给出的论证过程类似于,“因为他的思想是这个方向的,而这个方向是错的,因此他的思想是l错的”,而没有论证,“他的思想是不是符合现实”。
-
张腾森04-18前半本读的莫名其妙,后半本论述英尼斯的格外精彩到位
-
Cooltree01-17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文化研究路数的杰出代表
-
見山08-15有破有立。本书第一部分可作为研究综述:先厘清“传递观”与“仪式观”两个传播观;后以“曼海姆悖论”为楔子切入传播学的定位问题——意识形态在何处终止而科学从何处登场,在破除利益理论与紧张理论两大行为科学之弊的基础上提出文化科学(阐释性科学)的视角。第二部分应用“关于文化的传播”这一方法论,反思技术与文化的勾连,史论结合,集中于四点:机器至上到电力至上的转变;英尼斯对时空与传播手段之联系的论述——空间束缚性传播不但形成了垄断势力,而且产生了全国性横向组织单位(“否决团体”),故他希望恢复口头传统,坚持理性、民主与时间这样实在的对抗力量来对抗大批量标准化的倾向与现代技术的偏向;未来主义之生生不息;电报的个案分析——电报作为运输与传播之分离的肇始对时空观念的影响,进而揭露意识形态作为背后操盘手的实质。
-
考拉御御寒10-04一直以来,对文化研究比较感兴趣,也很想好好梳理一下英美两个地区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承袭。文化研究其实受到人类学很大的影响。凯瑞受到杜伟和格尔茨的影响,在本书的前半部分着重阐释了传播的仪式观,强调符号、象征、意识形态和公共生活,将传播脱离了“传递观”侧重直线传播、控制的观点,更加强调的事人们的共同生活。这一点,神兽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的影响。最近要写关于“传播”这一概念的读书笔记,希望再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但是,相比之下,本书第二部分,关于文化和技术的讨论,不在我的兴趣范围之内,只不过凯瑞大量阐述了电报对人类传播和人类进步带来的影响,还表达了对加拿大历史学家英尼斯的尊崇。另外,本文的翻译者是导师的同门,表达一下敬仰之情。
-
一切归零11-26此书应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一起读,厘清所谓“传递”与“仪式”两种传播观的起源(彼得斯无疑视野更广,但分析又常有牵强之嫌)。后半部分关于传播与时空的研究,承接伊尼斯,又暗合吉登斯关于脱域、时空的论述(似乎没有迹象表明他们有关注到彼此)。编辑太烂,竟然没列参考文献,译者在学界有名,但是似乎社科知识面窄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