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礼之间

读书评论:
  • 猩猩
    04-08
    郑开老师厉害之处就是强调诉诸制度与思想的相互建构的方法从而反思传统学术,也能用小学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 子哉
    11-08
    我博士论文要是能写成这样,我博导睡觉都能笑醒了。
  • 无断绝
    01-26
    研究生那会就读过两遍,思想史是不是以后要这样走向了。
  • 爛貓
    01-07
    这本书用的材料有问题,很多时候是用诸子时代的材料来谈前诸子时代,甚至本书的标题我也觉得是有问题的,“德礼”的文化体系在前诸子时代能不能成立?我觉得不大能成立。
  • 撵子
    03-27
    开爷打五星,继承的是张岱年先生的传统。哲学史最扎实的学者。语文学功底值得赞扬。虽然有些地方也不太认可,后面有点凑字数,感觉在编字典。
  • 斗指子
    03-12
    郑老师的文笔流畅清新 其思想讨论有深度有广度 其角度总是对我有诸多启发…
  • 心齋
    12-18
    古卷孤灯,捭阖古今。
  • 阿卡哇咿
    04-13
    果然是博士论文的味道,水字数明显,明明可以几句话讲完,硬是分布在不同章节重复引用和强调,若是能大幅精简就更友好了。第一章讲方法论的部分很有启发,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做这类研究的路径,正如陈寅恪所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对德字不断抽丝剥茧,引用丰富的先秦文献和近当代大家的观点,将殷商到战国的思想文化演变展示了一番,虽很学术,但作者语文功底很棒,而论证稍属自说自话的那种,总体读完也算有多方面的启发,部分内容恍若当年学中国法制史。
  • 三月
    02-13
    有点啰嗦嗷然而后记有被戳到:它见证了我若干年来的思考与生活,是曾经人生的证明,而且生命绵延竟然在寤寐之间抟虚成实,又可以使过往的成年旧事恍然如睹,历历在目……
  • 虚室生白
    01-19
    这本书的核心洞见就是能够摆脱战国时代对“德”的理解(道,道德或本性),而将其还原回殷周时代黏附于政治宗教社会语境的“德”的本义,为此作者更不惜使用许多上古史和神话学的研究,阐明“德”中蕴含的卡里斯玛和马那。这种回到思想的原初语境,不以今度古而是还古之本色的问题意识很有典范意义。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对思想史以外学科的熟悉和使用得恰到好处(不炫技也不露怯),古文字学古音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西方哲学等等,虽然也没法达到一个专业水平吧(从引用古音学研究但各种古音韵部的名称不统一就可看出作者还没能够吃透古音学的研究脉络,而只能随机使用研究者自己的命名,其他学科没能力评论),但也可谓博闻多识,学富五车矣。可惜从三百页之后就难免车轱辘话和乏力感,精华都在前二百页。
  • #Nani?monai
    02-22
    郑开老师此书是开创性的研究,关于德礼之间的思想史建构在侯外庐先生那里已经有过一个马克思主义化的体系,但是理论性弱化后的这十数年并没有一套新的理论解决前诸子时代的意识形态体系。郑老师尝试着去完成这一点,效果很好,并且见哲学学者中少有的深厚古汉语功底……
  • 瞿鹊子
    03-18
    一年前读过,觉得有点散乱。准备重读。
  • 二白
    06-28
    前轴心时代和轴心时代思想史,详述“德”的思想渊源和“礼”的政治制度,提出德礼-道法的思想转变。无论是甲骨文、青铜器还是古书引用非常详尽,引证丰富,内容充实。对于中国思想的源头阐述详尽,对而后千年思想演变亦有了新的认识。方法上借鉴了西方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概念,虽称知识考古学,但其意仍是中国传统朴学,方法上也可谓中西结合之范例。后记虽短,但其情深,郑开老师面容浮现眼前,不禁涕下。
  • 四藏居士
    11-19
    弄哲学搞史的研究的弊病即是不从史料中寻找而先弄个结论然后去论证已有的结论,来回玩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