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透明性

读书评论:
  • lucid
    12-25
    对人工智能的思考很喜欢
  • 固埃
    09-02
    总有书籍不断震撼你。
  • 里相玉
    10-31
    「我们的幸运和厄运,一并归于流行病、接触传染、连锁反应与增殖。我们的不幸,在于癌症的转移、政治的盲从、生物领域的病毒性、信息领域的谣言。但是,所有这些在深层意义上也构成了我们的幸运,因为连锁反应的发展进程是无关道德的,超越了恶与善,是可逆反的。其实,我们一并接纳了这厄运和幸运,对它们抱着同等的迷恋。」最近会多读点鲍
  • 小橘子Leo
    04-15
    我对艺术的判断,和鲍德里亚很相似,这让感到我所期望的艺术史的社群伦理真的是不大可能。
  • まゆずみ
    08-02
    不考虑深入解释一下透明性吗?
  • 桃吉诃德
    12-07
    难怪有人说《象征交换与死亡》是鲍德里亚最后一本严肃著作,比起前者层层展开论证的浓稠来说,这种随笔类的局限就很明显了,但好处也是有的,起码能通过一个个案例大致了解鲍老师在诸如主体性、象征符号、拟真与超真实等核心理论上的观念,更不用说鲍老师花了大半篇幅研讨的“他异性”相当精彩。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当今多元性社会始终强调的包容性的虚伪恰恰是融合本身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把“他者”异化成了“他人”,这一点颇有些类似齐泽克说的“爱你的邻人,只要他们不打扰你”,正是这种对异域性的否定、对他者的恐惧导向了宽容理性的二律背反,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普世性,也没有什么宽容理性——正像鲍德里亚用原始社会的象征死亡来反对政治经济学死亡一样,“彻底的异域”也代表着某种田园牧歌式的怀古,而对他者的追随才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通路。
  • Bob
    04-08
    鲍德利亚好难看 没齐泽克好玩
  • helterskelter
    07-19
    “善之中包含一套善与恶的辩证法,而恶则是对这套辩证法的否定,它将善与恶彻底拆分,其结果就是恶之原则的自立。善预先假定了恶的辩证合作,而恶则单独基于自身,完全与善不相调和。因此恶才是游戏的主人,而胜利者总是恶之原则以及它永远的敌意。”
  • Luna96
    11-18
    编者注是来招黑的吗。
  • 干燥的白季节
    08-14
    可能影响了韩炳哲,但后者不如老鲍德里亚深邃和灵活,因其理论似有概念先行之嫌
  • 溪山
    02-07
    恶通过各种形式汇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也不再和善对立了,一方面鲍德里亚说西方世界失去了指认恶的能力,他举了伊朗霍梅尼的例子,但一方面他又指出西方社会依赖“恶”进行漂白,推广预防,讲述“善”。“恶”也是巴塔耶所说的那种“被诅咒的部分”,它是盈余后的耗损和狂欢,摒弃这种“恶”同时也带来了平庸和同质化的恐怖主义。
  • 于是
    08-04
    论跨越各种界限,被弱化的当代世界。
  • 一只大鱼
    05-08
    一种内爆时代的危机话语,透明成为恶,成为病毒,差异消失,隐喻消失,狂欢之后是漠然,是无可逃避的客体的虚无。ps鲍德里亚真是到处金句……
  • 十目果
    03-27
    仔细摘完笔记还是重新标注一下。在目前阅读进度中思考了一下这本的定位,和《致命的策略》《论诱惑》《完美的罪行》联动阅读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四本之中这本最接地气,但关键的思路分布在另三本中。私以为可以以这本为入口和参照去理那三本的思路,最后返回重读。另有《沉默大众的阴影下》和《交流迷狂》是同主题基调的变奏。
  • 冬晴れ
    11-15
    译后记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T3rsl3EgfT_el-hVyWZW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