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

读书评论:
  • 郑宁素
    03-07
    这次真是被京东给忽悠了,这本书完全就是一本流水账,根本没有吹得那么神。人名地名一大堆,我真不信普通读者能完全认真的看完这一整本书。没买的千万慎买。
  • leonphoto
    04-24
    读懂的只有一部分。对犹太的理解太少,读起来费劲。
  • 猞猁
    05-03
    试图还原一个客观的耶路撒冷是很难的,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无神论者可能会迷失在这个庞大和真幻交织的构造之中,无可否认的是试图摒弃宗教去探求这座圣城的真相并非良策,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占有它便占有权力,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影响绵远无垠。然而,作者仍旧扯去了宗教的面纱,他书写出了世俗之城,它充满欲望且辗转于多人之手,迦南人、犹太人、波斯人、罗马人、十字军、土耳其人、英国人……最终又回到以色列人。如今,民族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催促着人们去审视这块三大宗教共同敬畏的圣地,它曾经辉煌或毁灭,并且仍然前途未卜,所有解决方案都引导着人们去回眸历史,并且最终发现伴随它的从来不仅是虔诚,还有财富、权力、血腥和从未断绝的希望。
  • 洛梦蝶
    01-24
    七百页大砖,开年半月余阅毕。作者按实际控制耶路撒冷者分章节,刻意避免宗教的神话叙事和文学的夸张演绎,运用扎实而严谨的学术素养冷静克制地还原历史风貌,完成了一部史诗般的耶路撒冷编年史,理性中立客观无私货。将三教围绕圣城数千年的恩怨荣辱、几大家族你起我落的兴衰沉浮娓娓道来,让读者对耶路撒冷的历史有了通盘细致的了解,再进而对几大教所引起的文明冲突,直至影响了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原委获得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其气势磅礴的宏大繁浩,只有置身其中才能领略万一,却又并不枯燥,开篇序幕的罗马屠城极具画面感,直奔高潮且打下悲惋的基调。翻译合格,虽仍有直译带来的翻译腔,部分语句有失生硬,但基本不影响理解,作为团队群译,前后译名一致,语句风格大体上没有大的出入,还原原著的功夫尚可,但并不出彩,在这点上难打满分
  • EnigmaYu
    01-04
    翻译极差,错讹多,文句不通顺非常常见. 就近期历史译本相对比较,远不如《金雀花王朝》的译者翻译水平!
  • 苦茶
    11-19
    一座城,穿越三千年,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天国与尘世两种维度。
  • 三弦桅杆1990
    05-31
    题材再好,架不住写的烂。流水纪事。
  • 维舟
    12-01
    被过誉的一本书。买来读后颇感失望,前半本尤其只是史事的罗列,无甚新见也少文采,后半本稍好。适合不了解相关基本历史的人当教材读
  • 想去英国的熊
    02-06
    翻译太烂!太烂!太烂!想到我硕士论文的翻译也有这个水准!实在让人失望,书籍本身没有太多学术思考,只有史实罗列就已经让人失望了,还摊上了这么个水准的翻译,读每一页都是种煎熬!
  • 渡边
    11-18
    一个人类文明高密度的横截面,反复的崛起,反复的覆灭,反复的杀戮,反复的屠城,反复的重建,我们常用宏伟、悲壮、瑰丽、波澜壮阔来形容历史,但当你检视历史的细节,看到的却是无数的愚蠢、血腥、荒淫、丑恶、无序、疯狂和残忍。
  • 无印
    04-25
    流水账,翻译差,最后半本草草翻了一遍。
  • Miss Coconut
    01-07
    流水账,翻译差,读不下去……游历了耶路撒冷,特别是在Tower of David 看了关于耶路撒冷的灯光秀之后特别想补一补耶路撒冷的历史,翻出了这本书,结果觉得还不如直接读wiki,太失望了。
  • smy
    03-20
    看的是简体版,不知道有没有删减。这本书六百多页,记录历史同小学生写流水账一样。针对任意君主,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家庭背景,外貌,情史和乱伦史,在任期间的军事行动和宗教行动。全书看完一大半,脑袋里除了留下点感性认知外啥都不剩,只记得战乱频繁和性关系混乱。另外翻译是由河南大学近20人共同完成,有硕士生有博士生。强烈怀疑是不是把这书的翻译当做课堂作业留下去的,整本书的翻译水平很堪忧。不建议买实体版,愿意看的买个电子版得了,无收藏价值。
  • nothing传叔
    02-23
    你就想,这是把机翻维基百科又打印了大几百张纸然后给装订成了一本书,风格是央视纪录片解说词抒情取向的,就心平气和了。。。在高铁站书店这本可谓一枝独秀的学术专著了。。。
  • danyboy
    08-07
    资料性大于学术性,耶路撒冷就像西方文明史的漩涡,谈论城市的历史就不得不谈论整个西方和中东文明、三大“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复杂变迁。作者搜罗和阅读的文献是海量的。作者精心剪裁,取舍得当,但并没有从文献材料里提升出何种学术性的观点,作者最终只是在呼吁和平共处,寄希望于未来,在我看来,诸如此类都犯了历史的幼稚病。正因为此,我读完这本书,感到历史浩瀚无涯,却无法与历史中的人物对话,也没法与作者对话,这种感觉并不好。此频繁的互相杀戮,让那些和睦相处的时光和个人都显得脆弱而黯淡,我不知道该为谁哀悼。中国人最是这段宏大历史的局外人,我决定哀悼在这段历史中,彻底没有遗存的古罗马和古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