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1832年的英国社会

读书评论:
  • Scratte
    12-10
    这本书可以为英国史研究提供一个alternative的路子,与之前霍布斯保姆那帮人不太一样。而且比较侧重宗教影响,这个是英国1819世纪史研究常常没有被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写短评最想说的是,翻译实在太烂了,烂到对不起原作者。很少见到语句如此不通、术语如此隔生的翻译了。
  • 侍书
    10-29
    对读原文,不评价翻译
  • Te amo
    12-16
    “漫长的18世纪”观点,即1660~1832年的英国属于“旧制度”下的社会,其特征是英国社会的完整性和思想的一致性,表现为君主制、贵族和国教。最为重要的是教派国家(gj权力正式授予国教徒),由此形成“新教体制”,作者强调的是基督教神学和法律在旧制度下占据主体文化的位置,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非纯粹的社会信仰起作用为何这一旧制度能够延续170年?“英国在漫长的18世纪确立了一个成功的gj体制”,这一体制“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并终结了 “原始的、复古的、破坏性的宗教战争和民众反抗”
  • 这么近,那么远
    12-31
    按需。“本书一出版就被认为开辟了英国历史学研究的新时期。作者克拉克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把1660-1832年定义为“漫长的18世纪”,并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漫长的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看法,1660-1832年间英国社会具有突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英国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君主、贵族、教会的 密切配合使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形成。”
  • 路上的我
    12-11
    背景知识不足,看完只留了非常含糊的概念
  • yy19_thick
    03-03
    翻译不错略有瑕疵,角度可口,五星。 最后一章是理解纽曼枢机的自传(《为吾生辩》)绝佳的背景介绍。
  • 犯罪系数Zero
    01-08
    对背景知识要求比较高,翻译也晦涩,弃坑
  • 休·D·天然兽
    01-23
    买了70块的汉译ಠ_ರೃ今晚看BillofRights,随便翻了翻各种手头现有的评价,对革命史观恶心到吐,当然也和喝咖啡太多有关。
  • 历史的屁股
    01-20
    以宗教为中心的视角,为英国近代史重新断代,提出漫长的十八世纪一说。在他看来,18世纪的英国不是世俗化、现代化的英国,而是宗教色彩浓重的贵族制老英国。
  • 夏季群岛
    08-04
    这翻译只能得0-1分,原著5分,综合给3分。挂名的译者作为专业的英国史学者,学识素养决不至于鼓捣出如此惨淡的译本,以至错误百出,甚至对照原文会发现不少语句意义相反,想来应该是交给硕士研究生了,真是开篇不利,糟蹋了英国史前沿译丛。至于原著倒是没啥好说,克拉克是极为重要的修正史家,漫长的18世纪概念的提出者,他挑战传统史家的契约、共和与自由主义神话,用国教与非国教徒的“新教体制”模式来解释光荣革命、斯图亚特复辟、对改朝换代的汉诺威王朝的效忠、改革诉求与激进政治,他认为此时贵族与土地阶级并未衰落,而中产阶级、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等传统史家强调的因素反而不是影响18世纪英国政治社会的主要因素。本书体现较为激进的修正史观,若不了解学术背景,最好不要拿来当了解这段历史的入门读物。
  • .
    08-31
    五星给原著,翻译减两星。
  • 豆友151900525
    05-12
    圣书一本,戳烂了白左歪曲大英帝国的又一个谎言。在以前进步主义占主流的欧美历史学界,所达成的历史共识是:斯图亚特王朝末期、汉诺威王朝初期,英国冲破了中世纪的基督神学统治的封建思想束缚,英国逐渐世俗化,在“精神解放”中完成了先进的工业革命。但就像拉塞尔·柯克的《美国秩序的根基》证明对天主的信仰成为了构筑美国强大的精神支柱一样,作为美国的母国、小政府起源的大英帝国,崛起的基础怎么可能没有对天主的信仰?事实上正是因为英国人没有放弃对天主的信仰,才会有大英帝国的崛起;才会有埃德蒙·柏克、亚当·斯密、大卫·休谟的诞生;才会没有法国大革命那种炼狱发生。物质流的白左想打造一个虚幻的历史图景的企图是一定会永远破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