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读书评论:
  • 天若有情
    12-26
    时间原因,没有细看具体战役,大致看了战略和战争理念,以及政治的内部矛盾。此书的构思很好,每一章最后都会有一番总结,特别后记做了全方位的回顾和总结。脉络非常清晰。而且文笔幽默,太有意思了。此书不免夹带作者私货,还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并不妨碍我更为全景式了解二战。二战再次证明了一点,资源是战争的优先考虑因素,但却不会阻碍战争的启动。轴心国的溃败,很大原因便是资源拼不过对方。而德国也很好地给世界上了一堂课:理念的更新真的很具致命性。要给对方留有余地,《凡尔赛条约》英法都觉得不好意思。
  • 逸韵
    11-12
    翻译的啥玩意,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分
  • 如来
    09-13
    终于有了好的译本。已经五十年了,还没有出现超越利德尔哈特的这个版本的二战史,之前钮先钟译本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术语港台腔。
  • qilin516
    11-09
    这是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潮流起伏、形势发展,横向讲述欧洲、北非、苏德、太平洋等各个战区的重要战事。作者站在一名军事理论家的高度,对参战国的战略决策和战役行动做了透彻讲解与精彩点评,对各国的战争愚行,特别是英国的连连失误更是不吝笔墨严加批判。
  • bjdtm2001
    02-16
    这次是我第一次看二战历史方面的专著,700多页厚的书我看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总得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地名、人名众多,多是第一次见到,书中很好的战略攻势图看不懂等等。但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克服了这些困难,还是可以对二战的历史进程有个感性认识(限于个人水平),而且看着看着才发现真正详细的二战史是一本书无法写完的。这本书最后一章后记总结了整个二战的起因和局势变化,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 euphoria
    05-02
    很好的二战编年史,由英国军官写作,特别是战前态势和战局初开时对一系列偶然因素的分析详细且深入。但问题也很大,一个是没有任何中国正面战场的叙述,出现仅有史迪威手下的两个缅甸师,相应的,日本战败的原因也仅包括美国潜艇战和空中优势;二是指责了英国对德国城市的无差别空袭,却积极描写了美国对日本城市的燃烧弹空袭,幸好最后不太情愿的承认了原子弹并没有意义。仅凭第一点就无法给五星,至于豆瓣9.5分嘛,懂得都懂。
  • HHH444
    02-20
    第八页 连续用到两个不啻 阅读感不好 突然想着粗翻一下 发现完全忽略中国战场 日本败亡除了原子弹就没了 气死
  • momo
    01-15
    这本书从各战场简述了二战的进程,但分章比较混乱,不完全是按战线,也不怎么按时间线,对于完全不了解二战的人来说有点串不上。这本书基本是军事内容,有一些对策略的评论,政治部分较少,需要观看其它书籍。
  • waters
    03-06
    北非篇幅太多,中国抗战基本没写,撇去这两点还是非常不错的(译本也很好,但有些关键战争没附地图)。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整个二战的过程简单得就像一把“斗地主”:德日一手烂牌(资源、兵力)却要叫地主,借助灵光一闪(快速装甲推进、偷袭珍珠港)和对手的迟钝(绥靖政策、过时战术)占了先机,但很快被盟国的炸弹淹没。原子弹更像个讽刺,并没有太加速日本投降,只是为了防止苏联占领日本,同时解释20亿美金的研发经费去哪了,却开启几代人笼罩在核阴影之下的序幕。相比而言,政治比战争复杂得多,战后的发展不断在印证“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
  • 赖赖懒懒
    03-03
    补标,去年读的。有点面面俱到,但关键处作者都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保罗
    08-09
    和丘吉尔的有点类似,基本没怎么提中国战场的事情哈,主要还是站在英国人立场上,对于英国方面的事宜讲述的很多。对隆美尔印象深刻,古德里安也是,作者对丘吉尔的批评也真是够大胆
  • 斯坦利•赵
    08-24
    译文质量很好,比之前各版本中译本都好。但立场还是不够中肯,相较于中国战场、苏联方面,对英方着墨过重。
  • 行远
    04-18
    脉络很清楚,最后一节更是把整个二战进行了清晰总结。但是本书可能过于精炼,欧洲战争,非洲战争看的还是有点累。还是需要对二战历史有一定了解才能读的好。
  • 牛津5
    09-16
    1.重脉络,轻叙事,可以很好理清二战整体脉络;2.但是很难称得上是完整的二战史,因为没有任何东亚战场的章节
  • 高尔康
    05-01
    就领导人或政治对军事的干预而言:纳粹德国>苏俄>英国>美国。
  • Terenceli
    11-16
    书很好,分析很好,不过事后诸葛的分析总是选易于当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