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犍陀罗文明

读书评论:
  • 托托
    11-17
    可视化与偶像崇拜。“改变了之前不塑造佛像的传统,将身材高大的塑像视为圣人或者神灵的栖身之所或象征之物。受到希腊写实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犍陀罗艺术家第一次将佛陀的形象呈现大众的面前。”
  • 清徵長音
    11-23
    优点:1、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没有相当的学术功底和实地考察,是写不出这样的科普著作的,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2、行文流畅,配图很多,解说到位,有助于欣赏犍陀罗佛像艺术,看懂文物。不足:1、绪论和后面有所重复,绪论相当于对全书概括性的摘抄,不是什么大问题。个别错字瑕不掩瑜。2、如果能指出哪些观点有争议,就更好了
  • 寧見
    11-08
    图不少,文字的话不太能引人入胜,绪论基本就是从正文摘出来的,当然这个主题是好的是一种加持。
  • 完美的真空
    10-25
    偏向考古。重点在佛教艺术,而非犍陀罗文明的脉络。
  • 李清厚
    11-14
    犍陀罗作为两千年前的世界佛教中心,佛教在这里经历了多种文明的融合与重塑,开启了根本性的转变,希腊征服者和后继的贵霜王朝将佛教文化的体系极大丰满起来,把佛教从一个地区性宗教推向了世界宗教的舞台。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一经出现便登峰造极的佛教造像。
  • Tina_in_shangha
    02-18
    非常有趣。如果抛开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犍陀罗文明极具魅力。二千年前这块土地交融了古希腊,波斯,中国,古印度各大文明,并且对大乘佛教起源至关重要。可惜文本性的历史记载非常有限,今人只能从考古发掘出的精美文物一窥那曾经灿烂的神秘古文明了。
  • windyli
    03-03
    书名应该改为图说犍陀罗佛教艺术。图片+文字,有一定的时间线索,侧重佛教雕塑艺术,文字大部分都是佛教故事。核心观点在绪论就讲完了,没有时间的可以只看绪论。
  • 萧隐
    10-03
    内容有点明日黄花了,而且书名是“犍陀罗文明”,结果摞了一堆佛本生故事,撑不起那么大题目。以及同样是图说系列,整个排版设计比起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差了不止一截,当工具书看看还行。
  • 咏陶斋主人
    04-05
    半天一过,普及读物。
  • 八哥
    02-12
    2020年闲读之8:在读《佛教征服中国》,读到60余页时有些昏昏然,毕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博士论文,作为纯粹的闲读,显得自身的底蕴还差着些。于是换个口味,读起了本书,无论与春节期间读的《昙曜五窟》,还是手头上的那本《佛教征服中国》,都有关联。名义上说的是犍陀罗文明,其实更确切的应该是犍陀罗佛教文化与艺术。400余幅图很精彩,所谈的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佛像的兴起等等通俗易懂,也更让人神往曾经丝绸之路的辉煌与荣耀。
  • 葛施里妮D锅气
    07-07
    通俗易懂 也有提到很多后续对中国的影响 蛮好的 有的地方有重复 不过这个课题本来就缺少很多资料 比较混乱
  • 東寫西讀
    05-28
    犍陀罗文明(Gandhara Civilization)在佛教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佛教发源于南亚次大陆印度,却在欧亚大陆链接点犍陀罗地区得以再次升华,原始佛教的教义、仪轨、造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佛教借由犍陀罗进入东亚,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最让人感到惊叹的是留存至今犍陀罗佛教造像,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带来希腊式的佛像(Hellenistic Buddha)承载着普通信众对于佛陀的崇敬与虔诚,印度文明、希腊文明、伊朗文明、汉文明、草原文明在这里曾经激烈碰撞、最终水乳交融,造就了独树一帜具备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艺术:印度教中的神祗梵天、帝释天成为佛经本生故事的一部分,古希腊神话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摇身一变成为了佛陀护法神——执金刚神,敦煌、洛阳、大同乃至于重洋之外的日本都留有犍陀罗艺术的遗存
  • 梵 φαν
    09-02
    原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都是受犍陀罗文明影响的弥勒佛,太喜欢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犍陀罗文物里那些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弥勒了,是时候安排去巴基斯坦走一趟了。
  • 奥安德鲁
    07-24
    真滴很一般 科普性都做得不是很好 失望了
  • 马上到站
    09-01
    朴实说,普及性还是可以的。但是有几个问题,(1)行文不通或混乱之处较多;(2)前后个别内容重复,甚至完全一样,比如讲佛钵的27页和109页,舍身饲虎的22页和124页等;(3)有些地方配图不明,让人无法对应。至于涉及佛教的具体内容,我也不懂佛教,无法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