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的前半生

读书评论:
  • 观有
    01-16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 渊渊
    02-06
    我是作者。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意见。陶希圣的后半生我正在收集资料。特别盼望大家提出意见,以便于今后的写作研究。
  • 骑车男阿泽
    10-29
    上面了解了好多历史,下篇思想看不懂
  • 皇上
    12-14
    这种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读物不多,值得一看
  • 甲马
    01-07
    读了前半段,总体的政治生涯还算清晰,但是刻画的并不深入,总觉得浮于人物传记的表面
  • 木草俞
    09-23
    历史往往充满着朦胧的暧昧,而可能正是这些暧昧令它如此的迷人。
  • 这么近,那么远
    05-30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的身份其实是学者和政客。作为学者,陶希圣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有过研究,且曾经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讨论,以及在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方面,颇具建树;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属于汪精卫派,1942年以后转向蒋介石,成为蒋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张民主反对专权,四十年代后,他却认同专权,并积极主动地服务于蒋介石政权。”
  • 吉哈诺的影子
    07-17
    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政治生活,后半部分说学术成果。以此分类写传大致符合陶的人设和经历,但私以为读起来仍有牵连之感。本来就是以学参政的代表人物之一,“学术成就”和“政治目的”定然密不可分,所以对二者如何在其生涯里互相构造彼此,仍有发掘空间。
  • 云归
    10-23
    陶希圣,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
  • 爲己齋
    04-24
    2019.4.24 21:58于宿舍。
  • 断层之南
    10-22
    三个纬度。揭示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和学术思想;描述他的政治生活,探寻现实与理论结合的可能,还原学者与政客的黏合;以他为个案,多面,深入解释民国时期的思想理论,尤其是国民党的“正统”。期待作者写完陶的后半生,如果还有可能再写陈布雷。
  • 君子不器
    09-15
    传主在政学两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用今天的话来说,在旋转门走了一圈。从政有助于他理解历史,治学有助于他做出政治判断,可谓相辅相成。
  • 大甜甜~~
    08-18
    最早知道陶希圣,就是在何兹全先生的回忆录里。到老年,何兹全依旧称自己是一个坚定的“食货派”,尽管说起来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食货派了。陶希圣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来回,其实是互补的,并不分裂,这在当时大多数从政知识分子里的算是幸运的。但陶希圣回天无力,其实也折射的是国民党的命运到了终点。人生能有几件快意的事情不容易,“高陶”一件事就足够了,至少将自己的清誉保留住了,但是在日后我党的攻击里,这依旧是让我们非常在意的一个点。陶希圣的命运,比起陈布雷无疑要好太多太多了。
  • 贰页书
    12-21
    这本书是我所看到的关于陶希圣最全面的研究,惜乎只有前半生,等作者写《陶希圣的后半生》。
  • Fal Conde
    07-21
    从戴某、周某,到陶某。年轻时代无不是和rojo关系紧密,亲密无间。这种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贯穿了车轮历任“理论家”的世界观和哲学观。更进一步讲,即便是吴蔡李之类的“元老”,又何尝不是在一开始时簇拥于康谬的“惊人力量”下而啧啧称奇呢?旧时代在1927已经彻底终结,22年之后所发生的,无外乎是进步壬内部的路线斗争。对此种关系,无论是王、罗、郑,乃至梁侪看的邪气清爽,而早就对此心灰意冷的陈三立父子们,也就别无选择,只能更进一步的做袖手人哉
  • NADPH
    05-09
    陶希圣对共党的态度其实很分明,相信唯物主义(对历史的分析),反对共产主义(对未来的分析)。在对日关系上,"九一八"时陶可以认识到游击战持久抗日,但后期却因为误判日本国内的形势和日本的底线导致和汪精卫一块儿上了贼船。一旦认清了日方的底牌,"高陶事件"就发生了(陶夫人作用很大),而且美国投弹后,陶很快就敏感地看到核武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总体说陶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就是决策失误了。另外虽然可以看出陶作为学者思维的独立,但是在政治上还是软弱的。从陶给国民党搞宣传可以看出宣传战国民党真玩不过共产党。学术上,陶搞经济史社会史,反对考据,这自然也显现出陶搞历史的政治实用倾向。本书后面部分好像是各篇论文组织的,有点散。陶与他人的交际的文献还可以多挖掘。国民党的视野值得肯定,毕竟以前多共产党视野。
  • 新星出版社
    12-14
    汪朝光作序推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贺渊十年心血之作!从有独立人格的学者,到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从“自负不羁”到“内敛沉着”陶希圣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