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的陷落

读书评论:
  • 涡轮增压阿拉蕾
    04-08
    多角度分析六周战争,“最强大的法国陆军”一触即溃。最终还是败给了政治。
  • 12-03
    France☜没期待中那么好看
  • 我永远喜欢阿婆
    10-23
    好久没看这种类型的书了…读起来真的很慢最喜欢书里关于士兵士气还有和平主义的部分 给了我很多启发其他部分似懂非懂(?但是读完后确实收获很大 以及最后再谢谢星河赠书(封面内页和插图都很漂亮精美 内封的设计也很绝
  • 陈茉不能说话
    10-18
    作者通过剖析战争细节和政治背景得出,法兰西的陷落不应只是单纯甩锅于军队的软弱或某一政客的错误,实际上是盟国之间的相互龃龉、共和国内部左右翼的反复拉扯,以及法德两国在军队发展和战争推进上的不同理念,等等各方面因素才导致法国出现这一段黑历史。而法兰西的陷落同时作为“20世纪的支点”,将一场局部战争彻底推向世界大战,从而导致整个世界格局的巨大改变。在战后的历史发展中,法国期望从1940年的战败黑历史中走出,在戴高乐的带领下,加强总统权力、建立独立自主外交,并寻求欧洲一体化,从而重新寻求法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定位。全书深入浅出,对于磕不动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这种大部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本专题一个提纲挈领的入门读物。
  • 知非
    04-21
    有一点是我原来在其他书里没注意到的,那就是由于法国的政治和宣传工作的失败,导致社会上弥漫的和平主义气息,导致法国人民其实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好面对战争
  • 清晨过路人
    04-12
    德国:来嘛,baby,我已经准备好了!法国:日内瓦,我都脱了,你给说我你要玩闪电。
  • allening
    09-20
    军事上并不具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策略上又屡屡出现判断失误。同盟友的分歧导致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援,国内政治的复杂形势使得无法有效进行战争动员,相反,敌军的战略大胆又好运连连。法国在短时间内被击溃并不让人意外。
  • lzm901016
    09-20
    仅仅三百多页,但内容相当全面,部分内容也比较深入。重点在于反驳一些认定法国必定战败的观点,虽然法国在备战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但并不一定就会战败,或者说败的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事件。而且一战中胜利的法国事实上也没有做得更好,只是当时作战机动性没那么强,容错率更高而已。这次溃败对法国,也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影响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持续下去。
  • 韧勉
    06-03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详细解读二战初期法兰西迅速陷落的过程,在本书作者朱利安·杰克逊看来,原因有三,其一一战凡尔登之后,法国人厌倦战争试图以哲学式的和平主义尽可能的解决所有政治问题,对于战争形势的严峻估计不足,其二,一战之后,军方也没有更新换代武器装备,未能调配有效的防御战术与军事力量,前线处于被动挨打之时,军方也未能启用战斗执行力强的将军把握战机。其三,法国政坛党派林立一团散沙,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无法集中全国资源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全书后半部分为1940年代以来的法兰西陷落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档案的解密、一些战争遗迹的考古发掘,以及历史关键人物的回忆录出版,还有不同时代史学理论的发展,都让这段历史的释读重见新意。学习这段学术史也为20世纪其他战争史研究提供借鉴。
  • 尤大木
    05-16
    这并非一本有关二战法兰西战役的纯军事史书。作者杰克逊试图在精炼叙事的基础上去挖掘和探讨法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并重新审视过去数十年间有关“1940”年史学话题的种种争议。法国为何失败?似乎有不少声音都将其视为一战后整个法国精疲力竭与反战和平主义滥觞的结果。诚然,前者确实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绝非是最核心的原因。国内政治斗争的激化、经济危机对法兰西国力的冲击、政治同盟的瓦解以及军队在思想和战术上的滞后亦是关键因素。毋宁说,这场战争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与难以预料性,“黄色方案”的泄密使英法联军将战线重点延伸至了左翼的比利时境内,却忽略了“曼施坦因计划”对阿登森林地区的突破和向英吉利海峡的迂回。德军的行动彻底暴露出法军的缺陷,并像多米诺骨牌般摧毁了第三共和国。重看这段历史,可谓收获颇丰。
  • 米妖喵
    03-14
    在法国大选前读这个书真是有意思。关于失败,有人归结于战力、战术,也有很多人归结于法国的民族性,这也是现在“乳法”风气的由来。但作者显然有更大的企图,他把战争的结果置于一个极其宏大和复杂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比起战争史,更像一部社会史和政治史。
  • 杨思凡
    03-14
    普遍认为纳粹入侵苏联是二战的转折点,毕竟战争的规模摆在那里。但在这本书里,作者将1940年法国的沦陷视作二战的关键点——它打破了地缘平衡,并且将欧洲冲突转变为全球冲突。法国沦陷后,希特勒才得以向苏联进攻而避免二线作战;唇亡齿寒的英国也让墨索里尼钻了空子,极大地消耗了英国在非洲的资源;日本更是在不开火的情况下获得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从各个角度上来说,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 朱颐钊
    03-03
    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谈两军的部署和交战(咦?)的经过,或许是一部军事史的佳作啦。
  • austerlitz
    03-22
    祛魅,去妖魔化,这是现代史观应有的根本态度——进而直面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第五章的几个假设尤为切中要害,可以凸显这些方面:1、1940年的备战并不比1914年更差;2、1940年英国的表现并不比法国更好;3、1940年的德国并不那么势在必得。这三点归谬法,可论证军事失败本身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沦陷”只是军事失败被不当地放大成为政治崩溃。而广为流传的“法兰西堕落论”只是某些各带预设立场的简化与说教,其背后则是极为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作者强调的是,在混乱的时局中,人的立场和决断时刻受到许多因素的左右,因此每个个体的能耐与表现也各有其悖谬之处与自洽之由。重点在于,在试图作出任何“长时段趋势”的结论之前,必须首先理解这些变化内部本身蕴含的不确定性。
  • 尤里卡
    03-31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必须谨记,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这类叙述缺乏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回味、体会、发现”,使得历史的叙述沦为干巴巴的描绘与教条式的注释。《法兰西的陷落》拒绝简单话语,而是对“二战”前的法国进行深度挖掘和全景分析,试图寻找出法国战败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历史的必然通过偶然来证明,历史的偶然中蕴藏着必然性因素。法国的战败看似是德国出奇制胜,在法国防守最薄弱的区域打开了突破口,从而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经济又与社会、文化具有强互动关系,法国军事失利其实涵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综合性的因素一一剖析,为战败原因把脉问诊。
  • Folie a Deux
    03-26
    或许属于题外的几点感受:二战的性质在42年前绝非是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英国法国也绝非什么白莲花;整个欧洲自己制造出的法西斯主义,被欧洲自己否定后,拼命洗白的后遗症和负担一直影响至今;39年德国入侵波兰,直到41年末估计也没人会想得到那是世界大战的开端,那2022年呢?
  • 西南季风
    04-03
    “当法国人不想打仗的时候,他们是真的不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