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强大的思想
读书评论:
-
ficus12-28很不错,工业革命的起源,经济的发展究竟来源于何处,按作者说法是知识的增长,有用知识的增长来源于何合适的利益激励,如专利保护及较为适宜的国内市场,因为当时的专利保护仅能在一国之内进行保护,太小的国内市场难以有一个明显的利益激励,比如荷兰。另外描述人类在迷雾中探索新知的状态挺有意思,如作者说认识热时,基本上当时所有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这个是当时最聪明的对热了解最多的人的认知,更不用说常人了,这提醒我们自己认知的极大的局限性,可能全盘都是错的,是盲人摸象,最后认知,技术进步才是根本。
-
goodfella02-18主线是关于蒸汽机的技术史,作者写得很随性,还讨论了私有产权、经济增长的源泉、李约瑟难题等很多宏大问题。
-
爱因斯坦08-13值得研究科学史、技术史及科学社会学的学者读。视野宏大、可读性强。
-
Johny09-06关键性技术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社会协作过程。知识市场的形成打破了理论与之间的壁垒,促成了科学革命。
-
这么近,那么远12-08按需。“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思想》这本书里,威廉•罗森讲述的故事既关乎引发工业革命的那些人,又牵涉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机器,即蒸汽机。从早期笨拙而有力的机器,到能驱动风车和工厂机器转轮的成型蒸汽机,再到依靠铁路和海路运送乘客与货物的成熟的运输工具,罗森追溯了蒸汽机的完整历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紧密围绕着蒸汽动力的疯狂发明年代。”
-
song2li06-25科学史上的小故事非常有趣。
-
NewBird08-08干货不多 故事又不够吸引 不值得花时间
-
阿里布布09-04喜欢关于蒸汽与真空同活塞两大知识脉络历史性回合这部分!KT:①在过去的一万年里,仅有两次事件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整个人类:公元前一万年当人类发现了他们可以种植自己所需的食物,与“火箭号”机车诞生的历史时刻。②工业革命并不太符合史诗般的孤军奋战企业家创业史,也并非把技术进步视为可预测自然规律的必然产物的宿命论。其既取决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也依赖于人们能否认识到在创新过程中会涉及国家利益。③创造知识的新热潮促使了人们开放共享实验方法和实验成果;而理论科学家们急切地想获知他人的实验成果,又使得他们之间的沟通更频繁。这些多米诺骨牌撞倒了竖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长达几个世纪的牢固墙壁。知识市场的出现使知识应用到商业世界进而带来收益成为可能。“专利制度为天才之火浇上了利益之油”。
-
Demon Hunter06-29关于工业革命起源和发展比较好读的科普书。因为期待过高,读的时候发现内容没有预想那么深刻所以略感失望。不过书整体还是很符合定位的,虽然中间穿插很多科学知识和工业生产的细节,但整本书的逻辑线还是很清晰的:能源+交换(经济)的需求→市场→知识的增长+运用广义的暴力(法律等)对广义上劳动的保护(专利等)→技术上有克制性的交流与进步→广义劳动成规模的变现,创造大量的财富,利益的波动,传播与流通进一步导致工业革命,然后不断反馈整套系统。伴随在对整套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广义上的文化也在同步发展。读完让我想到了《六韬》中的那句: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
kk01-27本书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和纺纱机的发明故事。历史确实没有那么多波澜,书中的表述让人觉得工业革命是平顺地,自然地发生的,而不是靠瓦特这样的天降英雄。纺纱机和熟练工人之间的产业升级冲突在如今也并不少见。最后,作者把工业革命的关键归结于专利制度,因为专利保护使得人们在利益驱动下发明各种东西,而且是对相关产业有实际利益的东西,并产生雪球效应。关于发明的具体描述,书中表达得还很模糊,只有几张配图,这样的内容确实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会更清晰。
-
Nicolas08-09作者试图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root cause,还原了当年的很多环境,还有当年的大量的技术细节,通过推理,发现了煤炭+冶铁+蒸汽机这个铁三角,战争的需求以及社会制度,人们的创造激情都成了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
野原新之助05-06这本书所说的“最伟大的思想”,并不是蒸汽机、技术或创新,而是专利。专利的思想基础是约翰·洛克的《政府论》上篇:任何自然的东西只要加入了人类的劳动,人们就可以宣称对它拥有产权;这种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专利、版权等等应该属于财产权的一部分,国家应该保障这种权利。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会发明和创新,除了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益。专利可以使人富有,从而吸引更多的天才投身到发明中。(林肯:专利制度为天才之火浇上了利益之油。)这本书还从专利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科技的落后:(古代)中国人缺乏拥有自己事业的渴望,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唯一的资助者)垄断了一切,民间的天才很难崭露头角。这是除了地理、政治、科技以外的文化因素,比较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