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读书评论:
  • 例假小酥肉
    05-04
    职位和品位的探讨,一个重视“事”,一个重视“人”,权责、礼遇、特权、资格、薪俸五要素,层次、宽度二维度。“品秩官阶”、“官僚社会”,22号12000字读书笔记截至。
  • MidnightSun
    01-24
    阎老师的课程我就旁听过一节,大师也!不赘述!
  • 熊罴精的奥德赛
    03-18
    值吾毕业,阎师出书频仍,捧读之深感数千年官场之赓续延绵。
  • Inglourious B
    09-22
    从某个角度说,这本书距离工具书也就几步之遥。一边看一边忘,知识细节实在是太多了。有趣的是最近读的唐or宋的研究都试图证明唐宋之间没有发生突然的变革,都是顺承。从贵族到秦汉的士到到魏晋怀旧的门阀到唐宋走向品味明清又回归职位,皇权一步步增强又一步步失控。看到总结的最后一部分真是默默感慨,这一辈的历史学家大概是不可能摆脱某种民族情绪了,去证明一些什么内化成了责任,尤其是研究古代史吧。
  • Von.Y.Erick
    05-16
    现在读书越来越讲究实用性了;以古喻今,可鉴矣
  • Michishirube
    11-19
    两点感受:一、由“品位-职位”发展而来的分析框架高屋建瓴有余,铺展到细处却头绪纷繁,可是制度史研究不能只是处理鸡零狗碎,我们需要这样极具解释力的分析框架。二、“结构”的美感与魅力,大概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味吧。
  • 瀚海一舟
    04-07
    感觉并不是进入阎步克的合适读物……作者强调中国历史脉络的连续性、一贯性,希望能提供一个官制分析理解的框架,提出了品秩分析的五个要素,讲清了“官统之异,周秦二家”,官阶制度品位-职位-品位-职位的大致演变。可是虽然作者的意思没有特别难以理解,但行文却非常晦涩别扭,尤其导论上来一下子几十个很别扭的自制概念(用词非常容易混淆,又硬要分开),无法忍受。真让人怀疑对读者而言,真的可以如作者许诺的那样,绕开细碎官制的介绍,直接流畅地跟随他透过大量举例分析理解官阶制度大势吗?
  • 蒹葭
    04-05
    能停在唐末或元豐前就好了。
  • 席缪
    09-21
    并不认为这本书有多好,但依然认为这本书必不可少,从以前到目前,并无任何可以替代的绪论能将制度史讲到如此地步——学术攻击只能攻击学术,且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进行攻击,彼论不佳,必有不佳之理,而不是仅以阶级立场来判断敌我。
  • 阅微草堂
    05-18
    这本书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对于历史肯定性大于否定性;过于完整性,有时候会混淆一些关键的。思路比较广阔,但是具体细节并不含糊,
  • 鮀城書蠹
    08-14
    官阶是强大有效的蒸制调控和社会调控手段,它塑造了一个“官本位社会”。行政品级由此成为确认社会身份、塑造社会分层、施加社会控制、实现社会激励、引导社会流动、建立社会认知、沟通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真正五千年滞度自信来源!以前待过一个事业单位里面有五种人(身份):编制在岗人员、编制外派人员、在册人员、合同工、临时工,待遇都不一样,于古有征!读阎步克此书,仿佛见到他侃侃而谈,三千年中国官制如指诸掌,从古到今贯通一气。他与钱穆一味赞赏中国不同,他既指出其伟大,也指出其缺陷,特别赞赏历代独立抗争的士大夫精神,这点比较接近陈寅恪。
  • 风间隼
    09-17
    基于《品位与职位》进一步思考,从各个维度细致考察了中国官僚制的变迁,很全面。“自利”与“服务”这个维度一出来,钱穆与王亚南一味或褒或贬的态度就显得太过笼统了。形式上采用课程讲义的方式深入浅出,各阶段扼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官本位社会”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官僚制度,而是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概括了。最有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处处讽刺官僚,结论一章却也不得不大力肯定中国官僚制有流动性、机会平等的一面。
  • 東寫西讀
    01-08
    前不久在网易公开课上听完了阎步克和邓小南两位先生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对于制度史又萌发了兴趣,于是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阎先生从“品位与职位”出发,对于中国古代官员品秩构成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总结了中国古代官制。亲们,官迷们最好的时代不是强汉盛唐、大明大清,而是天水皇宋,真的,你想不当官都不可以,文武有官阶,那些技术宅比如说搞天文、术数、医生都也有相应的官阶,你不想当官,可以,那你去当道士、隐士吧,在那个官迷的美好时代,道君皇帝自己当了道士,咱就不说了,想不做官,门都没有,就连隐士也有相应的官阶等级的
  • 暗黑4出了吗
    02-10
    把历史研究搞成这么无聊也是极为糟糕了,不是专业性强的问题而是书记员癖极端发作的产物
  • 风君侯
    11-18
    一般说阎老师书的社会学味道太重并且越发重,大概这是刻意为之的,制度研究往往流于琐碎与考据,需要有人试着做点系统建构的工作,这一点,做思想、文化史的学人是不一定能了解的。
  • #Nani?monai
    03-25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一课的几乎全部内容了。听说有人评论到“满满的民科范”,其实表现了很多意涵:社会科学大规模入侵历史学概念;以一种十分精巧的理论建构“摆放历史”(陈苏镇师语);精彩的章节安排等,都像是一位学者最为看重的经典之作的性质。当然,受限于《品位与职位》的模式下,考证的水准在历史系还是不算高,史料的裁剪也有些不免于以论带史的风险。但毕竟,这“不过是一部引论”,使用史料确实不多,更大程度在建构一个理论体系,因此也不必从历史学角度批判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