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蹇录
读书评论:
-
协奏曲04-26这本书基本上还原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可以作为一个视角,陆奥宗光对于李鸿章是赞许的,但是从过程来看可以看出李高超的谈判技巧,但缺乏战略眼光,可能还是受权力和利益放不开手脚。黄海海战日方认为是获胜,并不是平局,书中没有过多描述战争。日本很贪婪,一开始的条件是十亿白银,还有中国几个省。后来经过七次谈判,减少到两亿,但足以让日本经济腾飞。国际舞台上,太需要用实力说话,日本这次外交是军事上的一次铺垫,而军事的一战成名,包括事前事后的欧美国家调停,体现了陆奥宗光的知彼知己和大局观。日本各方面都有人才,不是一个李鸿章可以比的。
-
CC的梦想04-05虽然作者是甲午战争的高层经历者,但本书内容不能尽信也不能尽不信。感觉作者对于占领朝鲜,发动战争一事(包括旅顺大屠杀)一直在找借口美化自己,但从文中能看出日本内阁虽然有在野党等的不同声音,但大方向基本一致,倾全国之力对付清朝李鸿章一人的军队。甲午期间日本的涉外事件基本没被西方列强找到把柄,对于西方和清朝的情报工作做的也比较扎实,评论清在国家兴旺之际还在党争,俄国是躲在舞台幕后操纵剧情发展。日本对自己的战争索赔方案极度保密,不轻易出底牌,但摸清了对家的底牌。因此对于清国要求不退一分,对俄德法要求全部答应,能屈能伸,快刀斩乱麻
-
沈惟潜04-03另一个视角的甲午,很珍贵的史料。
-
这么近,那么远12-18按需。“《蹇蹇录》系日本前外相陆奥宗光所撰外交回忆录。陆奥宗光是日本明治时代极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导的日本19世纪末期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式,被后人称为“陆奥式外交”。本书主体内容涉及甲午战争前后,即从朝鲜东学党起义到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这一时段内的日本外交活动。陆奥宗光本人作为当时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参与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决策。”
-
老晴03-24好看,没想到李鸿章的长相帅到这种程度。
-
涒灘11-24体制的胜利。大清首鼠两端,大多是混日子的废物,正好碰到鬼子出人才的时期,没办法了。
-
emgrai02-08当邻国从器物到制度全方位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大清依然固步自封,在工业化的世界潮流中苟且偷生。
-
明亮09-11甲午之败是国运之败,主要体现在主事者在囯策、军事上面对时局的误判以及对整个国家发展方向的迷茫,割台湾的遗毒至今未消,试想最后关头如果辽东不还,五十年后的战争发展还真不好说啊!穿过历史的迷雾我们才可能保持清醒。
-
言不及我心09-282019-9-11 宁愿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政客的嘴。絮絮叨叨反复论证的不过是又当又立的政治家的最终目的: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当然立场不同,作为敌对国(战败国)读者,读来肯定不适,但纵观全局,此时的东洋,在西洋眼里都是弱国,弱国无外交,在清国面前寸步不让的日本,在三国面前也承认要全面让步……
-
Izumi01-31当又立的典范。弱国无外交,马关谈判,李鸿章最后只能寄希望于以个人情意讨价两千万赔款而不可得,是一例;三国干涉还辽时,日政府可对三国退步,不对清政府退一步,是另一例。
-
aka10-26以前了解这段历史要不是从清朝视角,要不是从第三方视角,而这是纯粹的从日方视角来看。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感受,马关条约谈判那段看出,李鸿章既不是历史课本中的昏庸无能,也不是网络小文中的旷世英才,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高龄官员,该做的事都尽力了,做不到的事也终究没有做到。另外,日本人死不认错强行有理的性格可真是历史传承啊。
-
ctylx02-01外交辞令都是冠冕堂皇,其后居心无不自私自利。
-
西西弗斯那厮04-14记得,初中历史课本里描述中叶志超逃跑的一句,“一路狂奔500里”。清朝经历了鸦片战争,发起“师夷长技以制夷”。日本经历黑船事件,当时明治维新30年不到。大家都以为清朝会赢,清朝也从来不相信战争会爆发。以前最怕看中国近代史,现在最怕看手撕鬼子的电视剧。
-
郑卷卷02-18以日本外交官,政治家的视角回顾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始末。其对满清外交心理的预判,对欧美列强立场的揣摩,谨慎周到又精准,尤其是日俄争霸已经从中初见端倪。
-
大甜甜~~02-15“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日本政坛人物往往有这种非常详实、个人色彩鲜明的回忆录,图书馆一大堆。
-
谢里登大道07-22珍贵史料,除了封面加了几句表现求生欲的套话没有对内容过多干涉
-
南飞11-09这本是陆奥宗光临近残烛时用来彪功彰迹的回忆自传,文中尽显日本内阁筹措对满清战争和甲午之后谈判的过程,将一个新兴日本摩拳擦掌,急切对外进攻获取利益的神态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既要在西方强国面前表现自己是一个懂得国际规则的文明国家,又要编造各种理由急切地去获取利益。作为文官,未再赘述耳熟能详的甲午中日之战的过程,而是从文官谋划的角度去反应战争后的故事。我最感兴趣的是,陆奥宗光战后三年就殒命,如何得到如此多的清朝官员的通信资料,这种情报通报的官员通信为何能让日本这么容易就得到?
-
SeaHoney10-03首先感谢本书文字编辑周老师赠书!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出版的最大价值在于比较完整地沿袭了原文本(岩波文库本)的体例。我们以前翻译日本的史料,往往忽略其校注的部分,但是这一本把文库本的校注也一并翻译过来,实际上很多文库本最有价值的正在于校注部分,所以从了解日本人做研究的方式与体例的角度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就内容而言,最吸引我的反倒不是战争或外交层面的争斗,而是陆奥如何言说(包装)日本的侵略行为,尤其是他往往以“文明”的话语去解释,这种言说方式与福泽“脱亚论”实在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