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间政治
读书评论:
-
流浪名侦探03-10读完后才知道,之前读不进的专业书都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的问题……
-
愚公01-04摩根索,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学家。本书是摩根索撰写的一部系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专著,全书分为十编二十五章,手中这本是修订的精编本,许多章节都进行了删节,但是主体架构保持完整。全书核心内容为第二编权力斗争的国际政治和第四编权力均衡,这两部分着重谈及国际政治的主体,即国际霸权,以及国际霸权如何实现霸权全力,即通过权力均衡来实现。当然,他还是介绍了近代以来的国际组织和联合国架构,但是他很清楚这些只是大国政治的外衣,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旧是霸权帝国。他在文化帝国一节里很清楚地把自己的帝国主义理想描绘出来,如果不通过军事,而是通过文化来实现心灵的统治,这是多么美妙的世界。后来,约瑟夫奈将文化帝国解释为软实力,本质上是一回事,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非暴力的统治。
-
Απόλλων06-08为了读书笔记,死磕完了。不敢说入了门,但启发还是很大的。浅复盘一下:关于前几章权力斗争的部分可从古典作品里追根溯源;把“帝国主义政策”作为一个中性概念(旨在推翻现有的世界格局)放在“现状政策”的对立面对我来说是新鲜的,算是祛魅了;作者虽然承认权力斗争是国际政治的直接目标,但否定“强权即公理”,指出用权力限制权力欲望势必产生反抗,而道德习惯和法律组成的规范体系则可以缓和尖锐的权力斗争(这也是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还有二战后的普世化民族主义的论述也很有意思;关于建立超国家政治实体,个人觉得仅靠建立道德政治共同体而没有情感文化上的维系是伪命题,因为道德伦理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将情感文化标准化的衍生。
-
Advancer08-17国际政治必读书目之一。与米尔斯海默相比,摩根索似乎更注重理论阐释。
-
姜一枚08-27现实主义最大的清醒就是承认人理性的有限,共识的有限,人性的不完美,冲突的存在。从深刻的摩根索到系统的华尔兹再到政策性的米尔斯海默,虽然现实主义越来越表面,但它始终如一反对自由国际主义。对比后者对历史终结的乐观傲慢自负,用战争“除魔”的道德狂热、对异质文明的歧视化与非人化,现实主义对待战争有一种审慎的美德。想起俄乌战争以来的种种,现实主义已经是美国国关理论里对战争最节制的流派了,颇有些荒诞。
-
Galaxy08-13基础且系统的一本书,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就像高中答历史主观题一样,举的例子都是近代历史上的事。国际关系学的必读之作,只能说囫囵吞枣得读完,有收获。
-
豪12-06太晦涩难懂,果然我还是不适合看纯理论的书,不知道是不是翻译者水平的问题
-
JasmineKumamon01-18比肯尼思沃尔兹的书好读多了
-
轻舞飞扬04-05国际关系经典现实主义扛鼎之作。
-
juillet09-04简明版保留的都是精华,译文流畅,装帧精美,适合阅读、珍藏。
-
安第斯享福驼08-23关于外交民主化、民族主义的普世主义化和对联合国的批判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增进国家间的理解和文化交流就能为和平敞开大门吗?摩根索给出的回答是鼓吹“国际交流促进和平论”者需要三思的。是时候认清所谓现代外交并不一定相比于传统外交而“进步”了;即使摩根索对传统外交的重视目前看来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就被一笑带过。
-
珍09-11并非补标,而是想重新写评语。即便是学习国际政治者,恐怕也仅仅知道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罢了,然后再看往后自由主义等流派的学说就认为摩根索落后且道德沦丧,所以不值得再去读了。何等愚蠢啊!最令人厌恶的就是书都没有读完就下定论。常规道德与政治伦理始终有冲突,他并非不想解决而是指出问题;以为科学、经济、自由主义能消解冲突,仅仅是掩盖权力政治罢了;现代战争将道德模糊化,现代外交更是形式化。等等。不否认摩根索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恢复传统外交有些异想天开,但一定要指出的是:所谓政治现实主义,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而后根据现实之结构和人性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毕竟是人创造了现实政治且其根源于人性。摩根索真正创立国政学科并且开辟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战场,但也真正地把国际政治学给终结了。往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学问了。
-
malingcat03-02第一次看此书距今至少有十年,似乎不是同一版本。本版更简明、整齐,金句都一一列出或是加黑。的确杰作,冷、镇定、自信。作者是国家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者,国际法中“权力政治学派”的奠基人。一点感触是:年纪大了是要重读经典了,特别在当下时局里,理论加上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得益颇多。
-
英格丽德10-26没有经过专业翻译训练的译者所译出的作品,其缺陷异常明显,这本书基本涵盖了所有我们翻译课上所列举的“不恰当翻译”,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不会对复合句及多定语句做拆分,虽然对理解文意并没有障碍,但很不符合中国人说话习惯。其实这一点很好学,但要做到自觉使用却有赖于长久的练习,而仅仅只改善这一点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文章流畅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人因为读了很多这样的译文,再加上阅读英文比地道中文多,在进行中文表达时也不自觉地说“西话”,并且也不觉得别扭了。久而久之,或许也就彻底改变了中文“原本”合理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