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疯狂与家庭

读书评论:
  • 盛荣欣
    04-03
    一些敏感的人对一切保持敌意,是不是因为潜意识要提防这些自己感觉不到的敌人。他们用扭曲的思想试图控制他却使他感激,忽视他却使他惶恐,摧毁他却使他全盘接受
  • TonoArc
    09-21
    完全客观因而有些无聊,但足以令人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处境地
  • 逃跑小鹿
    09-08
    第一第二个案例印象极深刻,老中人多典啊……
  • 一一
    06-17
    不予评价。出多抓鱼换书钱。
  • dynight
    04-04
    可以当作历史资料来看
  • 11-07
    有独立思想竟是父母认为精神病的原因
  • 二马仕
    07-27
    看得我很窒息,创伤通通被唤起。我都能想象如果把书给我父母他们会是什么表现,就是像书中父母一样的表现。希望所有不配为人父母而又偏偏要做父母的畜生都去死。
  • Chlōrís
    01-03
    打破20世纪主流精神病机制的陈述之作,直到最后,两位作者也没有进行评判。而在牵涉的11个病例中,读者很容易会发现正是高矛盾家庭及双亲/之一身上的操控机制使年轻女性被定义为“疯子”。在患者企图打破禁锢,获得自主性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最强烈的抵制,用医学话语或亲情话语。在突破恐惧机制的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努力被外界定义为breakdown。但如果你努力去了解患者的世界,就会理解她们表面上的疯狂。
  • 莱韦屈恩
    08-02
    一边看一边弹起无数的记忆,所以看的时候阻碍特别大。但终究是逼着自己看完了。这种不愉快的审视过程是必须的
  • 大桃子的如果就
    06-13
    这本书的重要之处是提醒我们 他人可能采取的不仔细分辨就不容易发现的试图混淆我们思维的,否定我们自我认识,自我主体,自我感情的话语,包括否定,转移,自相矛盾,提醒我们发现不对,要么赶紧跑,要么专注注意力在识破这些事情上。
  • 三童
    06-03
    人们通常会把不理解的人,说成是疯子或精神病人……实际情况是,他们偷懒、冷漠、无能理解,更黑暗的真相是他们就是要把人变成疯子。不论是谁,都不应该被符号限制,而应该努力理解……这本书触犯了主流精神病学建制的利益,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人没病,是关系环境病了,而那个病人不过是对关系环境做了一些异常的反应,换个环境其实就能好。
  • keiyo启雨
    10-18
    难道我是第一个评价这本书的吗… 怎么说呢 虽然翻译有时候读起来有点费脑子,但十分佩服两位作者,做了一件勇敢的事情(听说此书引起了精神科医学界的谴责),但是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探寻事情的真相吗?这本书用客观的调查展示了,家长是如何用一己之力把孩子们送进精神病院的,很显然,这些“病了”的孩子 比这些所谓逻辑清晰的家长 要明白多了。不知道世界上每天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在上演,起码 这本书告诉我们,并不是存在即合理,希望我们可以活得更清醒一点~
  • 12-22
    不要捂住耳朵,这绝不仅仅是11个弱小愤慨的声音,它一直在,离我们不远。
  • 全都是风
    03-16
    作为一本精神病学的总结与记录相当值得一看;人类语言(只能用tongue)的运作形式真是超乎想象,舌头永远不会说慌。但非常反感将其作为“原生家庭批判”或者“客观中立写作”(诱导性不要太强),反思可以,直陈太low。前几位分析非常赞,后来比较弱,最特别的是11号病例,也不知道是译者懈怠了,还是作者就是这么写,人称的混乱、和分析的含糊都令人生疑,甚至平添了几分毛骨悚然感(contagious?)。如果硬要说感想的话那就是,你已经是个不会被送去精神病院的成年人了;如果还不是,再坚持一下。
  • 张春[阿卡纳]
    11-08
    几十年前的研究,如今理解起来毫不困难——以及,这仍然是被主流话语排除在外的精神病学研究成果——我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比这更中立克制的写作了。所以,利益和权力令人目盲,就算把大象放进眼球里,他们也是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