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日记2

读书评论:
  • 子弹
    05-09
    “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是法西斯主义的实践。”这句话下面注解特别强调该共产主义指冷战期斯大林式独裁。请问一下书里的注解一般都是译者还是出版社做出的?
  • 流克纳
    12-10
    小说的文字给我一种作者是一位厌世的,冷漠的观察自己的局外人。
  • 和它
    01-21
    作为外界眼中的“我”。
  • Jo-King
    12-30
    自我的怀疑、思考、否定之变形计
  • T
    10-10
    伤痛是沉默的,迟缓的,难以治愈的在读
  • 狄狄
    05-05
    说是续篇,但跟《船夫日记》根本没得比
  • TinOO
    06-23
    肉体如何负担如此沉重的思想?阅读过程非常压抑,作者能够如此高寿真是不可思议。小说有一种强烈的虚无感,而正是对于历史与未来的不真切与怀疑,有些人才能继续活下去。
  • CWRun
    09-25
    和《我执》类似,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日记要拿来出版了就开始在文字躲闪,几乎做不到完全真诚了。(在这种书里看到“我们”,实在不舒服。
  • 成知默
    05-04
    2016年已读049:同是记录自我的思维碎片与精准深邃的哲思断章,但与《船夫日记》中将作为真实肉身的“自己”隐退到背后的写法不同,《另一个人》中的凯尔泰斯仿佛时刻背负着身为犹太人的原罪,背负着永恒的耻辱与悲哀的烙印。“他在自己的家乡,却感到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陌生人;而在本应感到无家可归的异邦,却找到了回家的感觉”,通过反复咀嚼奥斯维辛的世纪性恐怖,通过不断的精神流亡,通过自我否定,凯尔泰斯获得重生。
  • 刀叢中的小詩
    05-28
    很多年之前发觉,自己不是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我是我的复数。读完伊姆莱《另一个人》,亦多有此感。他说:“不管你相信什么,都会死掉;但是,假如你什么都不相信的话,那么对于活人来说,你已经死了。”类似的话,在心中隐隐约约,让我如此真实地活到现在。读他的日记,竟有一种重新审视自己的感觉。我,即另一个人;我,构成了我的复数。
  • energydrink
    08-29
    当你经历了自己的不幸,你就会明白:世界上的凄凉,仿佛就是你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