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博物馆

读书评论:
  • Winder.
    10-24
    西方展览史很无聊,作为英国人的哈斯克尔不忘在论述中偶尔顺带嘲讽美国,算是为枯燥的文字带来了一丝笑意。总体来看,这本篇幅不长的专著枯燥乏味,但其中不乏有趣的灵魂。另外,墨索里尼和张伯伦夫人的极限拉扯那一章简直就是流水账。
  • 大红袍奶茶
    05-11
    梳理的很清楚,对展览也进行了深入思考,但总体感觉是【思考】的部分一切点到为止,更多的是对大师展览的发展的梳理。
  • 祭之吉
    08-29
    一系列非艺术性的因素,这被认为主导了临时性展陈的出现,以一种有别于博物馆的综合形式去传递一些或个人和集体的社会需要。从这类形式的出现至现世的发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哈氏的态度其实是很强硬的,他所传达出的观点是:似乎于艺术本身,展览从未起到什么突出的贡献。总体的写作思路和佩夫斯纳的《美术学院的历史》很相似,但涉及的资料没有后者那么复杂,所以可读性会更高一些。
  • Ginkgo
    06-28
    第一本哈斯克尔 属于如果不是为了写论文绝对不会读的那种书 哈斯克尔在历史及其图像那一本里还是蛮迷人的…这本就真的是很干…以至于让我感叹如果搞艺哲写出来都是这的话…那也太劝退了(还是爱Panovsky ) 又及:展览史实在是太无趣了!!!!
  • 是暗火吗
    04-14
    读前言+前几章还是很不错的,后几章从视角到内容到结论都没能达到章节标题的期待,确实能感觉到是个未完成作品。但仍然是绝对的展览史必读书目,尤其是考虑到国内现在临展的盛况,在狂欢的同时也需有警惕和反思
  • 黑大壮女神
    11-19
    《为法西斯服务的波提切利》这章名简直骗人进来杀。
  • 象倌
    03-22
    读着一股柯律格味,是西方美术史家的问题吗
  • Alen
    08-29
    虽然展览史的罗列极为枯燥,但作者还是对于经典大师作品展这一当下极为流行的展览体裁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分析。即这类展览的产生根本上基于早期西方艺术史所确立的艺术家等级体系,但随着其自身话语逻辑的确立,政府、藏家及博物馆纷纷开始有意识地将这类展览作为质疑和打破旧有艺术史等级制的工具,借此重新为各自的民族艺术正名。但就像作者在书中所揭露的那样,每一个经典大师作品展的形成和落地实际上总是处于焦灼和博弈的过程,因此其内容的最终呈现将不可避免地带有偶然性的误导。对于这样一种另类的历史书写,哈斯克尔除了在字里行间时略微嘲讽,也并未表露出明显的态度和立场。不过对于这样一部未完成的遗作,也不好再苛责些什么了...
  • renard dit
    09-27
    一些课题的来源,整体框架是清晰的,但读起来不太友好
  • 真好
    11-18
    比想象的枯燥很多,看为希特勒服务的波提切利这个标题,以为会是个很有趣的文章,结果……仿佛吃了一口全麦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