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
读书评论:
-
J10-09作为作者留学时期的回忆录不应关注中华文化而更多的应该关注那个时候的政治斗争,真是太可惜了。斗争往往都是从侧面反映的,作者学古琴,古琴协会的艺术家在压迫环境下的讲究与乐观、从容与淡然着实令人心惊。
-
nob09-12很棒的一本书。透过作者(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瑞典人)的相机与文字,展现了1961年至1962年的北大、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武汉、广州、西安等地方,还有短暂的日本一瞥。作者镜头记录的是生活化的、日常的中国社会,与我们从文学史、历史研究中想象的那个时代又有所不同。从刚到北大对沉闷空气的不适应,到后来能够轻松自在地感受中国社会,深入学习古琴、古文字,作者对中国文化真的具有很高的欣赏力和感受力。另外,本书的编辑也颇用心,书中穿插了当时的宣传画,与纪实照片和回忆做对比,很有意思。
-
Axman08-2560(18)庆幸书中所讲述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欣喜着迎接的又是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个中国呢...
-
门房大爷12-01作者于1961-1962年在华留学,有学者和音乐演奏者的身份,经历和知识结构丰富,观察细致入微,有记日记的习惯,因此她的描述客观、诚恳、质朴,饱含情感,照片大方自然,不乏精彩瞬间。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即是我们回望历史的窗口,也是我们关照自身的镜子。弥足珍贵。翻译不错。十分推荐。
-
唐朝05-19作者不是专业摄影师,书中的照片只是一个时期一代人生活的定格,并不能成为摄影作品。但是文字反映了当时中国及至现在都有的荒谬性,作者记录了她在北大的生活和游历一些经许可才能去的地方时的见闻,细节丰富,自然流露出她对当时中国的不解。尽管最后她说爱上了中国(文化),但如她所说那是因为这里的一切与她无关,她只是旁观者。
-
老姜01-28图文都很有意思,就是精装书太重了,内文字体也排得又大又松散。期待她附有60年代录音的新版《古琴》。
-
巴士底的猫01-30林西莉对中国怀有的深厚感情,让她能在认识60年代初的生活时更冷静、更深入,描述也更显真实。现在,生活更富足、自主,但那些有风骨的中国文人都不见了。不是民国出大师,而是十年十年又十年断了中国文人的传承血脉,只剩些忽悠而已。传统文化的伪复兴重造不了文人雅士精神,士人精神远矣。
-
Anattā10-15【8.5】逾半个世纪前的“共产世界”,贫穷与衰败仍然是这个古老国家的主色。于现在,物质世界已大不相同,精神故乡似乎仍然受困局促。林西莉生动的文字与黑白照片展示了那个我未曾经历的陌生世界,与头脑中的文献、故事相对照,让建国初期的中国生动逼真起来。或许存在异域的视角与误解,但那仍然是另一个角度的真相。
-
狮子青铜03-15文笔活泼,汉语地道,可惜拍照水平不如古琴造诣
-
伊夏09-14建议是能买一本就买一本。
-
八哥01-012019年闲书001:贫穷破败、东西对立、阶级斗争、监视管理、人性压制、领袖崇拜、思想灌输、虚构历史、是非不分、威权主义、教条封闭、文化冲突、民族脊梁……一个外国人平淡的速描,亦反观出五十余年发展的巨变。
-
市二宫剁椒鱼头08-08照片拍得很随意,作者自己也说当时只是希望记录下来。时代留下来的大多是庙堂伟人的故事,市井小民如何生活语焉不详。看到一个有生活气息的过去,是这本书的意义。
-
示播列11-27前半部留学生活的记录很好。
-
惟见君读庄子10-29给我们的历史留下了一道无法掩藏的横截面。
-
e11-03读完之后忽然想到的,也许我们还是有诸多的不满,但是不能否认,这几十年的建设和进步。
-
Nosferatu06-10书中呈现的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看似遥远却并不陌生,整片土地在物质匮乏中散发着破败萧瑟的气息,意识形态方面的管控却从不曾宽松。作者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对北京城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后面对外地的短时游历基本是对贫穷落后的点到为止。照片逼真写实到能让人沉浸进去,书中提到了管平湖、叶君健、梅兰芳。
-
向三峡12-29陌生化叙事已不新鲜,议论难有深度,摄影终非专业,却入选了多个年度榜单。
-
漆园·198911-28好多人把《另一个世界》与《江城》《寻路中国》相比,但个人感觉,林西莉对中华文化了解多,但对中国社会了解少,何伟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