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读书评论:
  • 民工beta版
    05-17
    看的过程中还能回想起那个下午,同事去听分享了,我在弄伦敦奥运项目的事情。晚上大概7、8点的时候同事回了下工位给我说张小龙还在讲,太牛逼了……
  • 孙先森
    02-27
    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产品是面向人的设计,理解产品,理解人。
  • Haijun
    04-06
    八年前的 8 小时内部演讲整理而成。现在读来仍是酣畅淋漓。
  • Edison
    07-17
    3.5。书出得太晚了。很羡慕张小龙那种强烈基于独立思考、个人审美和价值观的做事风格,不会束手束脚、唯领导马首是瞻。
  • 二不休
    07-21
    虽然微信这几年因为各种小问题被群起吐槽,但我依然觉得它是当代最伟大的产品之一。它很多优秀设计,经过时间和十亿用户的考验留存至今。这本书是张小龙多年前的一次演讲,讲述微信的设计理念,例如为什么微信没有已读功能、为什么朋友圈的设计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张小龙觉得二维码是手机的入口、为什么微信这么多年看上去都没有太大变化而实际上又改变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微信从简单的即时聊天工具,进化成SNS、支付工具、创作平台、小程序开发平台、视频平台,但用户看到的,依然是非常简洁易懂的操作界面,十年不变。即使是我这样初级的产品经理,也能够想象做出微信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 波希米亚
    04-01
    书很薄很好读,内容放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启发和共鸣,是可以多读两遍的书。只是书本身的排版差点意思,质量低于我对微信产品的印象。
  • curi
    04-07
    这是一面镜子,其实里面的道理基本都懂,很多自己也经常挂在嘴上并且牵引着每天的工作,很多也是基于自己的过往感同身受的总结和提炼,但是保持长期的一致性和形成条件反射还是需要练习的,所以这也是作为指北针的存在。所以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难以持续应用,当然如果带着一颗想要杠的心来读这本书的话,可以被杠的视角也实在太多,那么就又回到了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后会收获什么,都在自己。
  • 亨哼
    07-10
    这是小龙哥的内心世界,是用来读懂微信诞生的心路历程的一本书,而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做产品的书。
  • KentZhu
    03-19
    时隔9年,那场持续了8小时的演讲再次用文字呈现了出来。9年里,整个互联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微信始终是被众人仰望的明星。有的时候,你不得不相信,上帝确实不公平,世界被少数人推动和改变着。这是产品经理这份职业原本应该拥有的职业荣耀。
  • 日央
    02-02
    很有启发,而且更多是态度层面的启发。
  • chinyo_O
    05-08
    你所秉持的价值观、你的追求,最终都会在你做的产品中体现出来。管中窥豹,通过产品也能揣摩出不同人的格局。
  • 精神朋克
    06-06
    刚读完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因为是12年的演讲稿,大部分在当时看很特别的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关于需求的部分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张小龙认为需求不来自调研、不来自分析、不来自讨论、不来自竞争对手,而他给出的方法是感受用户的潮流并且洞悉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乍一看,这一点对于商业类的产品不太适用,但是仔细一想,调研和分析只是产品经理快速了解具体需求的手段,一旦需要规模化,需求会因为多样而变得模糊,这个时候体察变化的潮流和看透背后的需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需求中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类似于洞悉场景而不是功能,又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方法论。
  • 夏明明
    01-31
    给8星。题目也可以是《张小龙的价值观、审美与方法论》。
  • 善宝橘
    02-12
    1. 单从书籍编排来说,不及格。2. 如果放在 12 年,产品设计的理念、方法可以值十星。3. 但现在是 2021 年。
  • litinan
    04-01
    not that good。回头想想,俞军、张小龙...对于产品成功的影响力如何量化?另外,方滨兴应该被重新评价。没有Allen张,照样有别的im产品垄断中国,这是4g带来的必然需求。但是没有方滨兴,可能就没有中国互联网的今天。
  • 千古壹号
    02-21
    八小时内部演讲,4万字,字字珠玑。存在感、认同感、参与感、归属感。“怎么设计,并不是谁说了算的问题,这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