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读书评论:
-
千10-17关于悲剧的观点很有意思。创作目的乃为引起恐惧怜悯与惊奇之感;悲剧着意不在悲,而在严肃。
-
魏玛注销局地勤04-27良心注,良心附录,良心synopsis。只是拉丁转写略囧,看到phusis,muthos这种形态得转个弯才看懂。
-
安得轻举继清尘06-28“艺术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评论它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懂艺术的家伙”给老理论专著默默点个赞
-
阅微草堂07-04经典的文艺学之作,西方文艺论的经典,越读越感觉是逻辑学的框架在亚里士多德哪里太深刻了。。。。归纳出来了悲剧的定义,利用种差定义出了许多东西,
-
Know-nothing09-03附录十三结尾很打动我:“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耐人寻味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宽阔的纵深和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还在于它的某些难以自圆其说的论点,因为人们从这些矛盾中看到的不是小学生般的无知,也不是三流学者的不负责任的杜撰和申辩,而是一位创立了‘形’论的一流哲学家在经过苦苦思索以后表现出来的迷惘、疑虑和冀盼”。
-
聖08-23读了一个多月,现在我写东西都有种亚里士多德的调调
-
麦克默多的浮冰12-04竟如此好读。这种思辨的快感简直超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不是非黑即白的,他的逻辑和情感更动人: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情节是悲剧的灵魂。(绘画也类似。绘画的根本是线条,而不是色彩。)要美就要适当。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诗倾向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表现带普遍性的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是出色的情节。最好的悲剧不是好人败逆也无关坏人如何,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因为犯错而由顺达转入败逆。悲剧的结和解。这本书,你有多少认知,就能读出多少内容。虽然很多东西自己早有认识——原来亚里士多德早就想清楚了。原来孙绍振老师点明鲁迅不足也是昆德拉批评奥威尔的“杂文式小说”,诗学早讲过了。还有文学陌生化。文艺评论是怎么回事也讲到了……一种启蒙的感觉。陈中梅译本也好极了。
-
慢枪手L03-05《诗学》看起来没什么,基本就是《教你如何写好悲剧和史诗》,《满分的悲剧和史诗是怎样炼成的》。但是这本《哲学之诗:亚里士多德<诗学>解诂》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38411/ ,这样解读感觉好牛逼。算了,没精力看完这本。
-
⚓️03-22如果将《诗学》看作一篇论文,那么1-5章可称作绪论,通过媒介、对象和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6-24章可视为主体部分,有侧重点(如悲剧内容多于史诗,情节的论述多于其他五要素),有对比(如9章将诗和历史对比,23章史诗不同于历史,24章史诗与悲剧不同),论证全面并与作品分析实例结合;25章是反驳部分,设立前提(区分两类不同的错误,艺术本身的和偶然的错误),对批评家指责的归类,并提出诗评应有自己的标准;26章得出悲剧优于史诗的结论。当然,亚里士多德的论文也有不足,如第6章“用六音步格来摹仿的诗和喜剧,以后再谈”,后文却没有论述喜剧,前后不照应
-
何詩詩09-14他和他的老师都是外星人吧。
-
虫虫01-06很赞同那句话,读一本书能收获多少在于你之前储备了多少。读完这本有点醍醐灌顶,梳理清了之前有些疑惑还抓不到的东西,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观点在哪里看到过但是表达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理论基础吧。 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在于:观众看一次悲剧,他们的感情受一次锻炼,经过多次锻炼,即能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每次看完以后,他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恢复潜伏状态,等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看见别人遭受苦难或自身遭受苦难时,他们就能有很大的忍耐力,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它们发生的恰如其分,或者能激发自己的情感,使它们达到应有的适当的强度。
-
陆钓雪de飘飘12-16二刷,时隔三年零六个半月。人文研究有四要素:语言、方法、文本、问题意识。在跟着沛公上课的时候学会了方法,而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让语言和文本齐头并进不断充实,最终非常自然而然目的论地臻达了问题意识(思想)。很庆幸,这次终于在亚里士多德学术体系以至于囊括柏拉图、古希腊、西方、世界的基础上对诗学的一系列关键词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陈中梅是在罗念生的基础上翻译《诗学》的,一般研究诗学的源代码参照这本和Ross两本即可,不用列一大堆自己没看过的书来装逼给比自己看的书还少的人看,专业学者另算。亚里士多德大抵认为诗有教育、消遣和净化三种功能,所不同于乃师柏拉图的是其时代精神和历史语境对自己从事哲学实践的打压和扼杀,为了不让民众第二次对哲学犯罪,亚弟开始走向艺术、哲学自律的道路,从此以后的哲思再也离不开师徒二人
-
十了个十了个四09-18这本书告诉你,别整天做什么大师梦了你能写出一个合格的情节就谢天谢地了你们这些八零后什么的。
-
A。09-23这种书就是,你有多少东西就能读出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