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读书评论:
-
豆友4636929712-02知人论世,别人似乎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余先生似乎轻轻松松就达到了。
-
亚洲铜07-10不亏为“士之作”啊:《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
江海一蓑翁06-30书名很好地概括了本书的主题思想,收录的几篇重要论文的宗旨,都是在于探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语境下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新解释和新认识。而余英时先生的这种现代学科视角,跟他的恩师钱穆先生的传统儒学视角和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从视角、分析方法到主旨,都完完全全是一本海外汉学的作品,恰好跟“海外中国研究”的系列主题形成呼应。
-
小何才露新一角12-31清代思想史那一段雲裡霧裡=[]=有學者認為考據學的興起與清代禮教之興起有關,余先生則從儒學內部發展之必然路徑進行探討,提供了不一樣的思考方式。但如此,則清中期以後“經世致用”之學興起與乾嘉學派抗爭之原有又難以從內部表述了呢……
-
爛貓12-18读《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余英时根本不擅长先秦史,谈先秦的“知”(智)胡扯的地方太多了。就说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都没好好解读,所得结论也根本是自己的主观臆测。
-
陆钓雪de飘飘06-14从静态方面看秦汉以来每一王朝的君权的夺取及其维持主要都仰赖于武力,已如上述。从动态方面看,君权的运用有时也会脱出理性的常轨,而其后果则尤为严重,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或间接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害。前面已指出君权虽受到一些无形的、精神上的限制,但这些限制并不能发生决定性的作用。当皇帝不是基于理性的考虑而决心要采取某些非常的行动时,天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得住他。这时“天”或“理”固然可以置之一边,就是“祖法”也未尝没有弹性。如果阻力来自官僚制度,则皇帝至少有力量控制这部机器的总枢纽相权,使之随我而转。从历史上看,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足以激动皇帝:上自夸大狂、猜忌狂,下至求长生、好奇珍,都可以把全国人民卷入苦难之中。明代是中国君权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反智政治的典型时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真是再清楚不过
-
久道02-15读过电子本,但手中无纸本。在此拜求,若哪位朋友有纸本,求赠!
-
中世与近世之间03-07看到删节一类的字样真是头大。五星是就文章本身而言。作者对比了儒、道、法三家对于“智性”见解的分歧,反智论源于道家,而法家吸收其思想而集大成,董仲舒的改造使得儒学法家化,造成了君尊臣卑的观念泛滥与儒家在政治上的“反智论”倾向而背离了传统儒学,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也需在此观念下来理解。关于清代考据学的兴起,相对于政治及经济等外在因素,作者更重视思想史的内在发展,余称之为内在的理路。核心观点:宋明儒学的发展隐含着智识主义和反智识主义的对立,即“道问学”与“尊德性”的问题,此种对立在明代以阳明心学的反智识主义为代表而达到顶峰,而智识主义想要压倒它,必然归宿到实践而非理论,换言之智识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义理是非取决于经典的结论,其结果注定走向训诂考证的道路,清代思想史的意义就在于继承了明代智识主义的发展
-
席缪06-06君尊臣卑下的军权与相权一文值得注意,代表余英时标志性的思想。而红学两篇,可以看出,政治家总归会回到文学讽谏的位置~
-
Evalalabest10-22前六篇最驚艷——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和重建問題、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相權、學術自由和君子理想,簡直和聽顏老師講課一樣過癮好嘛!看宋明儒學和清代學術思想史很頭疼,《紅樓夢》的兩個世界的闡釋很有啓發性。#又一次想問自己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所謂最好的讀書時光都乾嘛去了#
-
阿墟10-06有約不來過夜半,周雖舊邦其命新。
-
电厂10-21思想史不忘社会史,切记!
-
我就是楚囚04-18注意:台湾版的同名书所收篇目不完全一样。
-
历史理性04-30运用西方理论甚为生涩。讨论清代学术史部分较有价值。有此版与台版对比可知“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纯因编辑疏忽漏印两页,新版仍未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