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思想?

读书评论:
  • 道上的
    01-17
    让存在者呈现,用言语置放,思想者将留心这种呈现,让存在者存在,而非概念式的把握
  • 21米深蓝
    06-10
    从尼采到巴门尼德,从形而上学的终结回溯开端,准备跳跃
  • 豆豆
    04-17
    在我们这个可虑的时代里最可思虑的是我们尚未思想
  • 路遠
    02-24
    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从写作的角度来思考,海德格尔如此重视语言,那么对于当代的作家而言,如何在文学中实现对存在者存在的洞察?对记忆中的东西,语言如何促成“天涯如比邻”的切近?本书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却是一种对清新世界观的呼唤与启迪。
  • 长风
    02-22
    巴门尼德:存在与思想共属一体。需要留心与言说存在者存在着。康德:一般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同时也是经验对象的可能性条件。黑格尔:存在就是思想。尼采:意志对时间及其曾在的憎恶,是复仇的本质。但在瞬间之中,永恒存在。(永恒轮回)海德格尔:唯当思想“思—念”存在者,思念“存在者存在着”的二重性,思想才成其为思想。在言说中,在让呈放中,托付给语言的原始言说。
  • 绵延
    12-29
    多少人努力在平整的土地上修砌一片草地,任由一个人在旁边用他们听不见的声音大喊:荒漠在生长。重读海德格尔,没想到最震撼的一句话是他对尼采的引用(“荒漠在生长”)。在这之后,所有的解读和援引几乎都黯然失色。希望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才让诘屈聱牙变成一种把玩思想的方式。
  • 之乙
    08-22
    卑之无甚高论。第一部分讲“在我们这个可思虑的时代里最可思虑的是我们尚未思想”,这个尚未思想的东西就是人的本质。第二部分讲叫唤我们去思想的东西就是存在者存在。
  • 陈直
    07-01
    “什么叫思想”=“什么呼唤(召唤)思想”。结论是存在召唤思想,它代表了海德格尔最终洞见到的东西。“召唤”似乎是一个前现代的概念。但是并不代表不好。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人拼命赚钱就是为财富所召唤;学生们努力读书一方面是为知识所召唤,有些人是为成绩、分数所召唤。当然,海德格尔是为存在或精神所召唤。我认为,不同的召唤有阶次之分,不是所有召唤都是同等的。
  • 非虛構
    05-02
    存在性表明人揭示自身為一種設計和可能。人既是他已經是的,但他同時又是他能夠成為的。人發現自己被拋到世界上,但他同樣體驗到自己的自由和改變他的世界的責任,並在他為此而作的憂心中重新定義自己。這裡就出現了把人的存在當作可能性的理解。存在性在時間上根植於未來,正如事實性根植於過去。從某種意義上說,存在性和事實性是人的存在的兩極。由於事實性,人總是早已被拋到一切情境之中,由於他的存在性則他作為可能性而存在並把自己理解為趨向未來的存在。沈淪表明人普遍傾向於把自己失落在他當下事物和憂心中,並使自己從他獨特的個體的未來可能性外化出來。沈淪的人僅僅作為當下存在,放棄那總是貫穿於他的過去和未來的唯一的自我。於是他變成了降低的自我。事實性,存在性和沈淪就構成了人的存在的三個基本本體論結構,對應過去、將來、當前。
  • Clannad
    11-17
    看德里达那篇《Heidegger‘s hand》看不懂,就先来看这本德里达的主要引用文献来的。就看了第一个讲座,有豁然开朗之感,原来《乡间路上的谈话》中的荒芜来自于尼采。然后这个讲座要比《技术的追问》里面那篇《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更细致一些,但是海德格尔在这个文本中并没有指明后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对尼采永恒轮回与逝去之物的悖论结构,即虽然消逝者在永恒轮回中可以避免消逝,但是对永恒轮回的推崇本身还是一种对逝去之物的蔑视,所以尼采还是在根据复仇本身在进行思考。除此之外,前面几节课中对“手”的分析也挺有意思,在一定意义上海德格尔用hand-werk反驳了自己早期的此在与用具的模式,但也利用hand重申了此在具有的logs能力,这一点与不莱梅的《物》中对“物”的几种看法的梳理有内在联系。
  • 村夫
    12-29
    只能大概理解讲尼采-复仇精神-表象性思维的第一讲。对讲巴门尼德一句箴言的第二讲,束手无策。
  • 詅痴符
    03-11
    海氏修辞是真的绕,还经常玩文字游戏
  • 阳极-半导体
    04-04
    从西方思维的视角看,宏大精致。但是从作者的人生视角看,喜欢本体论聊来聊去的哲学家,大都在意淫。阿伦特的水平比自己的这位情人兼老师强多了。如果人生是真实的,为什么还要费劲的论述“存在与时间”,不该努力的活出这个真实的过程嘛,在中国古人看,这才是对“存在与时间”最好的论证。从西方思维看,四星作品,从中国古典思维看,2星。
  • 向河梁回头万里
    05-06
    老海的所有作品都无法提交一个“恰当”的书评,又不得不一再叹为观止,这本仍是啊,犹是啊。只感慨他的作品永远到来得太早了,在遥远的将来,仍然太早…一如源头…什么将(我和他)召唤入思考(留心)呢
  • zh
    02-11
    跟随尼采:思想就是紧紧盯住时代的否定性处。
  • 陆钓雪de飘飘
    11-24
    (1954)科学并不思。甚至作为科学之源头和科学之基础的形而上学(或一般而言的哲学)也不“思想”——是所谓“哲学的终结与思想的任务”。海德格尔抓住了“两端”,以两个讲座分别处理尼采与巴门尼德,前者为“形而上学之完成”,而后者为“开端性的思想家”中的标志性人物。永恒在瞬间中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正是尼采后期哲学的要义所在。在以“神性”为标志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永恒”和“超越”思考终结之后,尼采关注“如何安顿个体此在生活”这样一个实存论问题,不再主张任何具有形而上学(神学)色彩的谋求永恒的超越论,而是采取了一条“把瞬间永恒化”的路径。在前苏的巴门尼德思想中,人还不是主体性意义上的人,人的活动还是非对象性的,人是受“存在之命运”的规定、被存在所“用”才去言说(让呈放)和思考(留心)存在者之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