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筑 走进建筑史

读书评论:
  • Cactus
    02-19
    “我从不认为少了一名赖氏建筑师的中国建筑会有任何不足,但期望多了一位赖氏建筑史家的中国建筑能变得更好。” 真挚。
  • 玉笼鹦鹉
    06-04
    我得入门书。常翻常新。
  • emily
    05-09
    好看~建筑史和建筑史学术史,都是持之以恒的积累,和不断吸收更广泛的知识
  • StLAnn
    12-22
    怎么这么喜欢赖德霖!
  • Janeilde
    10-13
    尤其喜欢自序。大多是旧文,第一章的几篇比之前的写作更加成熟。
  • TT
    10-17
    不得不说,好喜欢赖老师的文章啊!读《文化观遭遇社会观》终于理解梁刘之间学术分歧。顺藤摸瓜也读1955刘对梁史观的评判一文,觉得里头意识形态的帽子真不好啊。
  • 涉江
    07-30
    拖了半年多终于读完,作者写得很真挚,读来也很感动。特别喜欢谈建筑可译性的部分,中译西/西译中的二分遥遥与刘禾对话,但总感觉前者内部也是多元混杂的,比如云南地区的教堂可能需要考虑其地域特殊性,也需要把更早出现的清真寺纳入考量,中西二分在近代以来的确有效,但在近代之前则要更复杂微妙些,本质主义果然是始终绕不开的陷阱(啊云南的建筑实在太迷人了!)。谈中山堂作为新兴宣讲空间的部分也不错,尤其是最后考虑到了相关题材绘画,等着要找找中山堂的那本专著。中央博物院这篇是自己之前一篇论文的灵感来源,这次重读还是很喜欢,不过作者没怎么谈尺度,觉得还能继续。关于柯布建筑的读书笔记写得很清晰,从总体的设计与空间/时间到个体的创造与视觉系统,自己也想写一写类似体例的读书笔记。
  • Become a lake
    07-28
    意外收获是“建筑可译论”一篇。作者关注到近现代建筑实例中,那些笼统称为“中西合璧”的建筑,更具体地来说,多是以西方构图和结构为“体”(语法),而以中式造型要素为“用”(词汇)的“西译中”类型,与之相比的“中译西”则比较少见(早年尝试用“中译西”的方式设计南京博物院的梁思成,后来也选择了前者),进而以这些视觉材料,补充刘禾通过文字材料提出的,关于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在翻译问题上的“非互换性”。想说语言学是不是万能的23333
  • Rude-walker
    03-06
    难得没借之前就直接买了,买来发现里面好多都已经看过了....都怪我太煞笔,人家都写论文集了,摔!
  • miaomiaoM
    12-29
    看自序看哭了_(:з」∠)_
  • 猫不许
    05-17
    建筑史研究离不开伟大的梁思成,但也绝不只有梁思成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