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

读书评论:
  • 奥兰治 Orange
    06-12
    简体中文唯二的专门讲述1918德国革命的书籍,开头部分有个别句子段落译的不太通,不过不影响阅读。社会主义的另一条道路。
  • 蓝天
    08-24
    我们从历史回顾二战,德国魏玛共和国政府似乎软弱无比,被纳粹轻易推翻,本书改变印象中固有思维,试图呈现一战结束后德国面临的各种状况,魏玛共和国如何在各种挑战中生存并发展。
  • 随风而去
    01-04
    令人倍感亲切的陌生历史
  • 是隅隅呀
    12-20
    魏玛德国常常因为夹在一战德国和希特勒之间而被人们忽视,更有甚者,将魏玛视为民主脆弱难以为继的佐证。魏玛历史被选择性地无视,既有左右派系的话语权力争夺,也有诸多偶然和随机因素。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魏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它既能在战后扭转国内的经济颓势,又能抵御来自极左极右的分离和叛乱行径。以艾伯特为代表的魏玛政府,不仅通过选举和立法实现了民主,也依靠必要手段证明了民主是可行的。魏玛是诸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由于战败德国在《凡尔赛条约》备受屈辱和苛责,政权本身难以通过国家化强化魏玛民主认同;另一方面东方的苏维埃正在以一种病毒的形式入侵着这个新生国家。左派的虚伪和激进要为共和国的短寿负主要责任,左派神话叙事将德国历史演进到它的反面,随之而来的则是希特勒的反扑。于是,魏玛成为废墟,走向毁灭。
  • HBT
    12-25
    相对于莫斯科革命,基本就是个中道成功玩弄左右互搏,(相对暂时)稳住权力的故事
  • saidelizi
    11-10
    真实还原革命爆发的过程、原因以及时人的反映以及对革命后的新政治体制的期待。对一个事物最好的评价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而不是在若干事件发生后的总结更不是站在现在拥有更多资料后事后诸葛亮式的评判。1918年1923年的帝国与共和国在当时不可能知道之后会发生的事,他们也无需对其后的结果负责,将魏玛描述为先进设计与落后现实的错位纯属肤浅之谈,这本来就是德国人自己选择结果,好与坏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1918年魏玛共和国在帝国战败,协约国经济封锁大兵压境,既有秩序完全崩溃,左右极端派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力挽狂澜完成了政治改革,秩序维护的重任,其成就丝毫不亚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某种程度上说正因为德国工业化的成熟,工人运动组织有序并与政治群体联系紧密,才为革命爆发时秩序的基本稳定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改革创造了条件
  • 04-23
    冷门话题。这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注释。
  • 苏伊卡
    04-21
    鉴定为一般通过正道,但比一般通过好一点
  • 尤里卡
    06-11
    关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尽管结束了德国君主制,并建立了世界上最进步的民主国家之一魏玛共和国,但很多历史学家对其评价并不高,甚至称之为一场“失败的”或“不真诚的”革命。之所以有此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后果论的影响。因为建立的魏玛共和国既不成熟,也不稳定,很快使得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经济上的危机又引发了政治暴乱,也就没能让德国民众对民主制度产生深刻的内心认同,更让希特勒的纳粹党从中渔利,迅速崛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式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作者则对这次革命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试图对其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也是本书重要的创新之一。
  • -Philologie-
    10-08
    对于1918年德国革命的Ueberblick,很“古典”的政治史写法。通读下来,我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比如一笔带过的“魏玛共和国”为什么选择“魏玛”这个名字;民众和知识分子对革命的接受、抗拒或者其他心态等问题。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概观,里面浅略讨论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的犹太人问题和魏玛时期的一些作家的情况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 陈茉不能说话
    07-13
    1918年11月的德国革命,在右翼看来是战争失败和《凡尔赛和约》的罪魁祸首,其创立的共和体制则是协约国强加的“非德意志”的政治形态;而在极左翼看来,这次革命不够彻底,没有建立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共和国,甚至诬其为“社会法西斯主义”。然而社民党的革命,避免了俄国式的内战和公有制对经济的破坏,并建立了同一时期主权国家中最自由的民主体制。但对极左翼的起义,社民党借“自由军团”之手镇压;以及《凡尔赛和约》对德制裁,造成了极右翼的迅速回潮,民族主义、修约主义、反犹主义甚嚣尘上,最终令本有无限未来的魏玛走向了覆灭的道路。整个魏玛史,无论左右,都忘了俾斯麦那句“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谁都想掐灭共和政体。最终这你死我活的战斗终于走向了极端化的独裁统治。民主真的脆弱吗,是,也不是。关键在于如何去维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