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靖難史事考証稿
读书评论:
-
张名振12-02了解靖难之变这本书一定要看,感受中国传统考据学的魅力,实在是很舒服。本书虽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然考证之功却毫不落后,作者发掘了靖难史事里的不少细节,比如建文遣使离间燕王父子、向朝鲜买马一万匹供给辽军、用招募民兵设置寨堡的战略牵制燕军、北平不少将官早就与燕王相通等。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后人对建文形象的塑造,靖难之后明朝官方将建文塑造成一个荒淫昏君,而民间野史却将建文描绘成一个善良优柔的仁君,极力吹捧建文“盛世”。官书暗示太祖为建文所害,而野史却称建文纯孝,官书称颂成祖靖难战功,而野史谓燕王身先士卒不过恃不杀叔父诏......不胜枚举。官书虽然有不少失实,但野史也不过与官书针锋相对,以快适人意,官书野史为两种极端,绝不可偏信任何一方。读史要多做思考不可马虎,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作史者精心为你布置的陷阱。
-
时间煮雨05-01书中主要围绕靖难史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兼及其它相关问题。如明代官书所记之靖难事变、惠帝史事之传说、皇明祖训与成祖继统、惠帝与朝鲜、汉王高煦之变与惠帝史书之推测等。读过王先生的《明本纪校注》和《奉天靖难记注》后,再来读本书,对王先生研究的重点和关照基本有所了解了。应该说,通过校勘和考证,王先生对明初靖难史事中的诸多问题,做了较为客观的论证分析。尤其是本书,立足于靖难事件,又兼及相关问题,论述是较为透彻的。在书中,王先生以官书和野史相比对,揭露出记载背后不同立场的人,对同一史事所记之差异。又将朱棣靖难和汉王高煦反叛加以比较,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见解。史学研究,文献和史实考证的功夫如何,对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虽然以上所列三书都篇幅不大,但蕴含的知识和见地却不容忽视。这样条理清晰的研究,值得学习。
-
席缪08-14王的推导过程,有点,跳跃,预设立场与想象力都太丰富了。。不过从后面来看,很多所谓的建文一朝历史书写的研究,并没有把建文朝当作真实的历史,而是作为一种小说写作素材。这一点而言,后世其实也很少有人挑战王的建文史研究。
-
Zmail04-26这本50年代的作品水准高过迄今为止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术产物。
-
Travis199707-01非常高明,建文史研究至今也無系統超越此書七十多年前立下的標竿,既表明推進建文史研究的艱難,也說明王當年水平之高。近十年的建文史研究(吳德義和何幸真)都聚焦在對建文朝的記憶而非建文朝史事本身,這個領域的史料匱乏使考證須依靠深挖文本才可能找出深埋的史實。今天假如要繼續推進,最有可能大概要着眼在還原歷史地理上。順帶一提,王崇武除了傳統的文本比較,也採納了一些新方法,第三章建文傳說的歸納手法頗類似層累說,考證史事也大量使用朝鮮實錄,例如燕王入朝問題上,這應該是中國史研究較早運用域外史料的案例之一。明初是一個史料非常稀少的時代,域外史料能夠作非常重要的補充作用。
-
松亭君02-05靖难之役研究的奠基之作,仍是今日治建文政治史、战争史、外交史的必读书,应该说至少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一部在整体上超越王著的建文史研究。王氏穷搜博采,论证繁密,思考精深,虽有偏颇之处,但从整体讲仍是居功至伟。
-
leansing02-27脑洞学专刊之二十五,商务印书馆发行。1992-10
-
Chillphone01-07建文形象的塑造似有南北差异?促使《靖难记》詈骂抹黑之文本向《实录》“忠臣”叙事转变最直接、最原初的动因是否还有迹可循?似乎关乎明代南京中心向北京中心的转换问题。
-
夜眼陳08-07為失語者發聲,替沉默者吶喊。辨冤白謗,史家天職。
-
瓜08-08孟森最优秀的学生。史料辨析能力极强,如论惠帝逊国故事越晚出越详、朱棣改窜太祖实录着眼于否定建文后代的合法性、太祖太宗实录所记汉王事可视作惠帝记成祖事,皆极具说服力。王氏从牛津毕业后本想赴哈佛念书,但最终在王毓铨的劝说下回到刚成立的新中国。归国后王崇武依旧很有抱负,却不能得到支持,最终仅仅46岁便去世了。除建国前出版的三本著作外,王氏关于明史的文章仍相当多,但可惜缺少人整理。梁方仲等人曾有整理出版的计划,可惜时局动荡,不了了之。
-
种瓜得瓜07-31李庄时期著作,可以想见条件之艰苦。而全书以明初实录、明史、明代笔记,参以李朝实录,考证扎实,行文流水行云,毫无阻滞,读来无枯燥之感,功力深厚。王先生以为“成祖汉王起事全同”,太仁宣“三朝实录所记汉王事,视作惠帝记燕王之事可,太祖太宗两朝实录所记成祖事,视作汉王自记之事亦无不可”,皆因永乐夺位,建文朝事史料或删或失,汉王终为阶下囚亦同,然总有蛛丝马迹在官修实录之中,后人从中摘出细加考究,亦可得以大概。
-
蓑衣人05-04写靖难者,无出其右。多个角度来考订靖难史事,祛除永乐帝及其子孙为其所塑造的伪装,以汉王谋反记载来反推燕王事,大妙。
-
志于匏09-25真·宗師手筆(最近常常感歎老一輩的文字幹練簡潔張弛有度,哪怕枯燥的考證也使人讀起來津津有味)。結構性地梳理了「靖難」前後的諸多史實,包括朱棣起兵的前因後果,關於惠帝的傳說,成祖得位後對故實的篡改與塑造,甚至參考了朝鮮的文獻,考慮到時代真的讓人非常驚歎。比較吸引我的點在於成祖在起兵時援引《皇明祖訓》為自己的合法性來源,但事成後卻以此為心病,處處圍繞《祖訓》建立新統但不敢明言,甚至不惜犧牲很多可以援引為萬世之功的貢獻而不書(為了保證當初起兵的合法性),只能說是利用祖宗之法起事的雙面效應吧
-
朱颐钊05-11李莊時期作品。考證翔實、行文周致,讀起來甚為過癮。
-
栗子有毒12-14虽有错误,然后人无论考证还是建构,不能出其范围。洪武之事业钱谦益后有李新峰。靖难之事业,斯人之后,再无人矣。
-
支离疏04-08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官修历史的缝隙里找寻真相,像在泡沫里找寻泡沫。叹息。
-
流惜子08-14王崇武、李光涛的路数后继无人,才是明史的悲哀,一无坚实考证的基础,二无条分缕析的能力,其实运用理论的条件还不充足,却只知空套理论,结果是两张皮的空中楼阁多,也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