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庭院

读书评论:
  • 直泣优胜劣汰
    11-11
    有序有节制的掌控,情境,关系,联想三合一之作。
  • 失败练习中
    12-10
    书名很美好,封面很美好,蓝色的房子和关于它的那本摄影集都太美妙。单是读关于那栋房子装潢陈设细节的的部分就感到满足又幸福……对于曾经沉迷在daydream 中建空中楼阁的我来说,看着角色们在他们的世界里与自己的dream house 产生各种联系,简直不要太浪漫。
  • Leftone
    02-02
    最妙的还是提到尼尓杨的那段,正巧同一天新闻报了他改国籍一事。
  • 眼之愉悅
    03-26
    我脑海里关于人类纪元及记忆媒介、不同的材质和空间结合最好的小说,完全舍不得读完(想起了特林达德岛上的塑料岩石/和我的藤壶城市
  • 霙与伞
    07-16
    很喜欢作者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将建筑全方位展现出来,并且赋予了其人情味。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有一种逐步实现某一个梦想的感觉,结尾的视角转换和悬疑突入也为文章增添了额外的乐趣。
  • Galois
    02-06
    初读柴崎友香的作品觉得很惊艳。也许是之前图森读多了,一开始觉得太郎这个人物很像《先生》,而且柴崎也用了不少图森屡用不爽的元素(旅行、摄影、死亡)——当然本质还是截然不同的,本书谈到死亡所表达的是日本人浸淫在物哀美学中的日常观念;对建筑的描写与其说是髮国新小说的“物本主义”,倒不如说是日本物派。书中与小说同名的摄影集与小说本身形成了互文结构,比如摄影集是牛岛太郎和马村加衣子共同创作,小说也处处体现这种双角关系:前面是以太郎与茜小姐的视角叙事,末尾从太郎的第三人称转为叙述者“我”(剧透一哈,也就是太郎姐姐)的第一人称。除此,小说反复出现的一些日常物品也成为了互相交织的意象,就像一面棱镜,越读下去越发现它所折射出的越来越多的层次。豆友“记忆地理学”的港法非常妙,联想起丛峰《地层》和他的“考现学”。
  • 1566号IKAROS
    03-20
    我也好想看那本写真集。
  • 李果汁
    04-14
    【藏书阁打卡】原以为滨口龙介的《夜以继日》改编自《春之庭园》,实则是另一本《睡着也好醒来也罢》。抱着错误的期待,看到3/4处,方才明白这也许是另一本书。和这本得芥川奖的小说有很大隔膜,觉得平淡至极,主人公是建筑吧,人物有种功能性的存在,为了凸显建筑与对建筑的痴恋。也有迷人的地方,小说里的摄影集以及快终章时的悬疑氛围。豆友短评所说的荣格意义上的“记忆地质学”,完全领会不到。不过,以建筑为主线,以人和房子的感情串联起今昔,很特别的角度。
  • YOU EAT PHONE
    04-26
    句子,居住,首字母一致。
  • Orange
    11-20
    #第151回芥川獎# 我以為是個鬼故事,結果啥也沒講。。。
  • 马上到站
    01-07
    我發現我完全不適合讀這類小說⋯⋯
  • Lycidas
    10-30
    极其舒适,仿佛夕照的昏黄日光透过蒙尘玻璃,一切都温润沉静,意蕴悠长。指尖在段落之间掠过的似乎并非文字,而是埋伏在新新旧旧记忆残骸间的尘埃,影集内外同一座屋宇彼此倒映,相互印证,遥远的回响与窥视的欲望近乎一种情感考古学。建筑的本体是空间,但它作为容器所负载的,却反而是时间,这样说确然有道理,停停走走的点滴,非埋下不可的物件,才是与房屋连结的核心部分。20181128读《睡着也好醒来也罢》难以为继于是翻出来重读,愈发认定这一本的珍贵与动人。
  • .
    07-17
    此书并不像它表面看去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一种荣格意义上的「记忆地质学」,不同的时间、身体、现实,甚至视角,就像不同时期的地层一样彼此叠埋与挤压。空间的涉入,经验的越界,往昔的考古,都在柴崎清雅微妙的笔触下表现得异常自然感人,仿佛在表层情节的纹理下埋着一座庞大的地下都市。回忆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