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征服中国
读书评论:
-
海上心史02-05对于佛教史是门外汉,但文献基础真的扎实。第五六章对于问题的思考,明显带有西方学者对宗教与世俗政权关系的映照与投射。外族政权的崛起,以及丝绸之路思想由西向东传播,确实更值得深入探究。
-
西瓜一块钱一斤02-10译者认为最有启发性的两点对我却不是很有吸引力,但在材料很有限的情况下依旧很有解释力(这是50年代末的书耶!)。佛典翻译问题好好玩,特别是读的过程中又能感受到这本书的翻译本身也面对各种问题(还有一些作者随便提及的小现象很有趣)。整体来说有点琐碎,另外读完了也没明白为什么要用“征服”这个表述(在作者说伟大宗教征服伟大文化时强烈感觉很断裂)。
-
客兒(李泰德)04-01非常厲害的文獻和語言功底,但是研究講嗄然而止
-
特洛布里恩岛民04-0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最终帮助佛教征服中国的不是士大夫,而是大众。更加偏向从社会史的角度来梳理佛教早期在一个儒家社会遭受的挑战,北方宫廷佛教,南方的士大夫佛教和之后的大众佛教,对佛典和佛学理论较少触及。
-
丛林宜歌07-08很多相关书籍里看到对这本书某些观点的引用,终于一览真容,将中古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按人物和著作逐一加以研判,这一过程止于慧远而不是我们更熟悉的鸠摩罗什,即把慧远当成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可以说很意味深长了,比慧远更精通佛法的阿阇梨、义学僧众多,但却是慧远开启了中国佛教的新时代,自他之后,佛教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精英到平民,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到今天看,慧远庐山僧团的生活也太理想了嘛:享受自然之美、享受关于哲学思辨的清谈,学术研究和艺术活动,与世无争和政治中立。就问谁不想吧?
-
明月隐山11-05同门翻译的本子 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感兴趣 内容值得一读
-
阿拉伯江湖骗子07-19不是很懂但看起来很严谨的样子!
-
优游卒岁10-08得之于详,却失之于细。以人物为中心,再详之以历史背景,对于当时佛教关键人物的活动,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单个人物的介绍,太过于细碎,失去了历史的整体感,对于佛教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征服过程,却缺乏总体上的把握。此书总体来说,后面结尾部分胜过前半部分。
-
不封不树04-15偏重社会传播,政治分析和文本辨源。
-
密涅瓦的鹰头猫06-24初读觉得史实叙述略显繁琐,读至李四龙老师在译后记谈及西方人视角对政教关系的敏感而切入,想到自诩熟习的两汉魏晋政治变迁确实对僧团建立传播讲道有千丝万缕的影响,譬如慧远法师与桓、刘政治变迁的影响。除政治史外,作者解释佛教在士大夫及以下社会阶层的流传,运用了诸多社会学上的方法。而篇尾解析老子化胡经,在文本解析外实际上有些传播学的视角。这样的方法建构,是引人入胜的。
-
soloye02-12到慧远而止。提出王室佛教,士大夫佛教,民众佛教,以及译后记里的“民俗佛教”。王室佛教完成了组织化,士大夫阶段则在经典翻译和义理研讨上完成了中国化,到了民众和民俗阶段,就等而下之也落地生根了,和民间信仰区分不大,但佛教的翻译腔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话语方式。本书只到士大夫阶段而已。没有看到唐代密宗的情况还是觉得可惜。
-
北窓02-23不能代替汤用彤,翻译有些问题。
-
江海一蓑翁04-25荷兰学者许理和关于佛教在中国的中早期传播,以及最终实现中国化这段历史梳理的重磅论著,跟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并列,算得上关于这一阶段中国佛教史的最重要的论著。与汤先生的论著侧重于佛教义理的梳理与研究不同,许理和先生这本书,深受西方社会史思潮的影响,侧重于从传播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角度,分析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传播过程中跟中国既有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环境之间接触、互动、对抗,到最终融合的全部历程。无论是其比较新的研究视角,诸多富有创见和启发性的论断,还是其对于这一历史阶段各种不同语言的文献的搜集、梳理、互证与分析的功力,都足以成为国内外这一主题相关研究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