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改变之后
读书评论:
-
Aaa…02-17简洁、雄厚、雄辩、冷静、理性,伴随着这本书看的是斯蒂芬平客关于写作的书《写作风格的意识》。让我再一次对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表达敬意。
-
Berlinka04-09拖了一年终于读完所有篇章,翻译棒。这本合集就像是浓缩版本的托尼·朱特,他的政治观念轨迹,文学观念,对铁路和火车的独特癖好,对911以后持续无轨迹变化(更糟糕)的世界局势的思考和改变,一点也不吃惊地没有失去效用。其中父与子对话的那个小章节却让我印象最深。年青一代的质问和张力面前,沉稳如常的老爹其实有招架不住的痕迹,他当然有抗击打的能力,“你是真的关心此事呢,还是仅仅因为看到那些令人不安的景象感到不舒服?”这个问题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现代“博爱”与共同体概念溃败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为什么这样热情地参与到全球局势中却伴随挥之不去的无力感的症结所在。而儿子的回答也让同龄人的我触目:我们目前的力量似乎无法改变,却都已懂得。那么“参与”现实这个事情,在多大程度上才能不太虚伪,真难。
-
脑仁味的草莓01-21收录了朱特对他持续关注的话题的最终看法。事实改变之后,朱特不畏惧修正自己,亦不畏惧站在潮流的反面;
-
timeregister03-13托尼·朱特最后一部文集,由其遗孀整理。比较精彩的还是写知识分子的部分,比如对加缪《鼠疫》的评论,写火车的文化随笔很有味道,有一种令人迷醉的色彩。也许像朱特评论加缪一样,在加缪的作品里有加缪自己的一部分,有他的情绪和记忆,托尼·朱特作品中最迷人的也是有朱特自己个性的部分。然而这并不是说他关于国际关系和批判美国政府的文章就不精彩,在那些政论性文章中,可以看到朱特主要运用的是他所崇拜的加缪的那种道德力量。这种道德力量并非大而化之,比如朱特反对出兵伊拉克,但并不否定自由主义的国际干预,他支持对波斯尼亚的干涉,批评国际社会在非洲大屠杀之中的无所作为,因为道德力量的运用有其微妙的准则,这微妙之处是他想呈现给我们的。
-
思考的猫01-29犹太人相关批判那几篇文章很精彩
-
一部分与所有03-29托尼·朱特治学严谨,无论对历史、国际关系、政治学、哲学或文学都有自己独到敏锐的见解,论证也极为严密。作为知名作家和学者,他选择在许多媒体和评论家保持沉默的议题上痛陈观点,就像他评价弗朗索瓦·弗雷和雷蒙·阿隆始终离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很近一般,他又何尝不是。他始终没有超脱政治,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当代政治,尽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责,选择继续坚守人格。
-
愚人04-15“有多少讲述者,就有多少种有关事实的‘真相’,我们与其谈论真相,不如谈论人们对真相不断变化的认识,那样会更有效。”
-
成知默04-122019041:书名据说出自凯恩斯的一句话:“当事实改变之后,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您呢?”,而这也正是朱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秉持的立场与态度,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不管潮流如何更迭,却始终站在事实的这一边,不人云亦云,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惧对曾经的错误进行修正,哪怕因此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书中收录的文章虽不少是出自《纽约书评》《新共和》刊发的书评,但朱特却并非局限于所评之书,而是将自己对国际上时事热点与历史问题的看法融入到了评论之中,一如既往地洞察秋毫、清醒而睿智。除了他始终关注的欧洲史与欧洲发展问题,诸如中东危机、911事件与恐怖袭击、美国的大国霸权、世界新秩序的建立等问题皆有独到之见解。我沉迷于他思想的力量,他正如他所写的阿伦特,挑战被人广泛接受的观念,让人们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观点。
-
.11-02托尼·朱特是一位历史学家,本书是他的评论集,大部分发表于《纽约书评》(还有两篇发表于《新共和》和《伦敦书评》)。这些书评主要围绕着欧洲现代史、美国政治和以色列问题。看得出来,托尼·朱特是一位学识丰富的历史学家,他思维严谨,论证严密,而且几乎没有倾向性。他关心这个世界能否变好,提出了自己的判断,也一直在为这件事奋斗。这本书使我感到知识(智识)是“有用”的,人在为共同的事业(他也提到了“邪恶的目标”)思考并努力时就摆脱了现代社会将人改造成的封闭状态。而了解历史以及根植于历史的现在我们才更能意识到人真正需要追求的以及它的重要性。
-
阿巴厮05-03除开经济学那几篇,其他都还是精彩好读,主要是自己对经济学也不感兴趣,故读起来索然无味。对他的视角最为钦佩欣赏,能多从角度来考虑问题,特别是道德的一面提出建议,对巴以的困局的看法尤其。可是,遗憾的是,他曾经极为倾注的目光,在如今被叙利亚都吸引走了,二十一世纪地球上仍然有国家执迷于内战,他一定痛心疾首。但是读下来,觉得睿智又温和,可对于这个世界,真的有切实的解决方案吗?还是分叉路上的突然选择呢?
-
云也退02-14托尼·朱特的,都是“好的思想”
-
Cooltree01-25病人朱特,却有着加缪一般的坚毅与道德责任感,这种知识分子的品质令人由衷钦佩
-
维舟03-30一如既往地富有洞见。不仅展现了历史对于理解现实政治的重要性,还展现了其必要性——某种“在当下的历史”(history in the present)
-
snow06-04以书评的形式而发深度时政评论的典范;一个把历史感和现实感结合到极致的思考者,托尼·朱特改变了我对左派的偏见,他开阔的视野、周全的思虑、悲悯的胸怀以及锐利的笔锋,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
测海01-20托尼·朱特最后一本书,交付“真诚之心”的著作,每读一个字都倍加珍惜,竟不舍得读到最后。语言流畅,一针见血,字字诛心。思想极具深度,对未来预测准确。
-
羊小熊01-05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半年只够下一个cip,一年只够出一本朱特。||除了一直在谈论的欧洲、美国、以色列,加缪、孚雷、科拉科夫斯基,书里还收录了关于火车的两篇文章,读这两篇文章,眼前出现的是霍曼斯的比喻:看到火车和列车时刻表的时候,朱特像一个置身糖果店的孩子。
-
思郁01-24读这本书叫好像读托尼·朱特的一生,他的政治态度,他的文学观念,他对火车和铁路的热爱,他社会民主主义的思考,这些统统融合在一本书里。
-
凯特根斯坦01-20评论合集,理智锐利,对未来预测精准。前三部分有关政治国关,除了欧洲中东,更多的反思了当代美国。文字上不如《思虑20世纪》,可能跟很多篇是草稿有关,但依旧高质。评加缪《鼠疫》那章极好!和儿子对谈那章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希望。
-
宫保鸡丁01-17在事实改变之后,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承认之前的错误判断,有勇气做到这点的学者不多,朱特是其中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没有立场的人,他有一种清晰的道德判断,是非曲直绝不含糊;同时,他从不居高临下地批驳那些对历史的偏见,而始终报以一种同情的理解,真正的自由主义人文精神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