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读书评论:
  • elimu
    02-02
    (有些篇目还是很感人的)
  • 05-14
    豆瓣已读第1500:福柯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关注的方面很全、分析很深入,这本也是如此。开头关于僭越界限的讨论、到对书写与语言、书写的义务、书写的空间阐释全面。最喜欢的结尾几篇关于乌托邦身体的讨论,从萨德的色情主义谈开,期待一种没有规训的色情主义,也只有福柯这么大胆、前卫,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福柯想到了也谈到了。福柯可以谈神话、谈小说、谈电影、谈音乐、谈绘画,这本也是安利了不少。
  • 虾米
    05-08
    虽然自以为对文学有一点点了解,但占整本书大半篇幅的文学评论,还是看得我苦不堪言。后半本的社会评论,因为有读《性经验史》《规训与惩罚》等书的“经验”,倒是顺顺利利地看下来了。《危险的个体》讲述个体如何被视为潜在“危险”且被政治、司法和医疗机构捕获,其原因便在于国家对人口管理的重视和“捍卫社会”的总的需要。《声名狼藉者的生活》在承接这一主旨的前提下,又从文学角度探讨语言、真理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那种描写日常生活、挖掘隐匿心灵世界的文学,代替史诗、寓言和幻想,从此属于“西方社会强制日常生活进入话语层面的庞大规约系统的一部分。”《性的教官萨德》揭示纳粹美学(皮靴、军帽、鹰式勋章等等)只不过是由一群“令人作呕的小资产阶级(农艺师和护士)创造的”,赋予其美学意义和色情价值无非证明了当代人的愚蠢和(主要是)
  • 竹取
    12-13
    前半部分基于个人知识储备的匮乏,没办法将观点与文本一一对应,巴塔耶、福楼拜鼎鼎大名却是人文封神榜上的标本,没有鲜活的认知,文本的陌生、年代感、不可接触性仅仅可以获知一些语言与言语、词与物、内涵与外延、镜像与重复、在场与缺席等福柯所擅用的议题和话语体系相关的探讨,显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艰涩的,而从哲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似乎是对文学阐释的一种限制,文学作为“冷媒介”所要求的参与感几乎被福柯牵着鼻子走,可以说,福柯谈文学是深刻却无趣的。但后半部分渐入佳境,《反俄狄浦斯》序言中反法西斯的学者姿态,《反怀旧》中色情与纳粹的权力分配,萨德式虐恋与纳粹的相似与区隔,里耶维的犯罪档案,《危险的个体》中的权力理论的雏形,1980年代同性恋生活方式辨析,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洞察力、先见之明和考古学、系谱学素养。
  • 一只大鱼
    06-30
    好在听过S带读《无名者的生活》~
  • 06-28
    文字的边界 抽象而到位
  • [伪注销]
    05-10
    汪民安法语是不是不够好啊,上次听讲座看他和老外(法国人)也主要是说英语,提到的人,书多是英语出版物里面的论文看起来也是他找人翻译的
  • 阳光野良医
    08-17
    文章选得乱七八糟,如果没有读过福柯,估计直接看不懂了……
  • shu
    05-07
    这本的篇目很喜欢,虽然大多数已经从译者 lightwhite 那里读过。
  • Pinkflocat
    12-25
    今年精神状态出奇的好,整个人都沉浸在隐秘的亢奋和身心自由的欣喜之中。卸下法律、道德、真理等等可笑的枷锁后,生命的原野也终于开始显露出蓬勃的生机。现在就缺一场倾盆大雨,随后我们便可以湿着身体大笑不止,瑟瑟发抖,跳舞取暖。
  • 杨念孜
    05-28
    批判的诗篇,布道的神曲。
  • 一只小企鹅
    06-05
    建议结合李猛的译文《无名者的生活》。
  • 亲爱的欧阳毛毛
    08-27
    读哲学不费力,每一个句子都懂。每一个句子也值得推敲,因为也不容易厌倦。合上书,真正内化为自己思考的其实却并不多。这让人悲伤。放一放,还要再读几遍。福柯伟大在很多地方,语言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他这里走向了极限。
  • 旻旻
    02-26
    福柯的文论那种华丽而晦涩的风格真的挺炫的,强调文本的不可破译的秘密特性,一方面由于词语目的已不在于意指以及解释,而是开启一无限的空间(这种无限,是自我封闭的语言的重复,语言摆脱主体以及客体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产生了一个内在性的经验”)而触及死亡,书写和他者的死亡相联系。同时除开这种自我复制的无限之外,语言同时试图讲述自己本身,这自然陷入一种自指的悖论,但也是一种僭越的尝试——将语言推到极限,这是文学的任务,取代了使得越界和界限变得相对的辩证法的哲学语言。性作为世俗化完全的世界中唯一一条可能的分界线,在这一方面也与语言紧密相连,语言有了革命性的特征。再者他的意象真是贴切又迷人,福楼拜的书是“图书馆”,打开与其他书籍联系的空间。鲁塞尔作品中的门槛与钥匙,巴塔耶的眼睛......
  • 之然
    04-15
    文学评论的篇目看不懂,讨论刑罚制度的几篇还有点意思。读福柯,除了装逼,意义不大。——原因当然是我水准太低。。。。
  • Eco
    01-07
    “福柯把尼采射出的箭捡起来,射向另一个孤独的方向。”福柯的历史主角,偏爱无名者,即便是被历史镌过的名字,也往往是些声名狼藉者。(第一册与艺术结合最紧,lightWhite翻译了几乎一半的文章。另外,对于非哲学专业的人,看看汪民安写的编者序就够了。)本卷收录了一些旧文,这一卷或应该叫《福柯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