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面子
读书评论:
-
Joarmenia04-13实践证明一个理论模式的创立,可以一招走天下!
-
小小巫03-30什么都不想做,只想把那些放置已久的好书读完。这书很有意思。
-
徐主任07-08“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儒家庶人伦理的表格、差序格局,还有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出现N次了。我怎么觉得他所称的“本土心理学”就是用西方人看得懂的话来说中国的地方性知识,本质上好像还是在唬人嘛
-
Jessie02-23论文集,里面有几篇论文读起来还是蛮有趣的,而且能用恰当的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研究见解、推动认识就是一项创造性技能。
-
Fay02-03大过年的看这书,真接地气
-
谢行知01-20第一次看本土心理学著作,并且本书是一本论文合集,偏学术性。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启发的。
-
花生米12-28里面个人认为仅有两三篇文章值得细细品读,我讨厌模型,自我构建。
-
Tod Chinn08-222017年第70本,以儒家的庶人理论:仁义礼;比较费孝通的差序格局以及西方的主流社会互动理论,作者发展出了人情与面子理论:请托者与资源支配者之间的三种关系:工具、混合、情感,在拉关系争面子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参与者的关系体系,从而达成利益交换与分配。
-
Hammer_03-11学术性研究—人情与面子
-
三童09-01题目是好题目,方法论错了,应该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来解读。
-
ace04-13谈的大多是理论,关系分为工具,混合,情感,按差序格局由远及近。理论对于做学问来说很好,可惜对我来说实用价值不大。
-
K.J10-01单靠论文尤其是外国人、海外华人的论文是根本无法解析中国人对于面子和权力的真正理解的,姑且按照文中所分,将关系分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那么混合性关系又如何界定?正如文中举《范进中举》一例,邻人和乡绅均属混合性关系,但做法却迥异,又做何解?东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乎无法物化,完全依照建模和统计数据试图来解释好这个千年文化沉积而成的话题,本就是舍本逐末。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体系来看,面子的本质近乎社交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杂合体,对于这种复杂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几篇形而上的论文和小范围的统计数据能够说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