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中的帝制

读书评论:
  • 02-23
    讲故事的高手!好看!
  • 喵喵
    08-14
    啊哈!有趣。最后的章节安排有点乱,其他都妥妥的。
  • 照夜白
    03-31
    王国维不是殉清,而是殉文化;康有为辞世后梁启超在身边一片赤潮涌动中才意识到老师的远见和苦心;共和这锅夹生饭时至今日还远未成熟;已失去他律道德根基的中国,守在一片故土废墟间还妄称自己是文化的继承者。大笑话。
  • 某某
    05-22
    本來還有點意思的 可惜作者著述頗多 不甚用心 行文多重複段落
  • ciseibian
    12-21
    张鸣的历史书,一如既往的精彩
  • 启风
    04-13
    张鸣老师没有说出,“帝制可以救中国的话”,表示遗憾。哈哈哈。
  • 科学少女果冻妹
    11-29
    我还是蛮喜欢张鸣这种淡淡的叙述风格的。。。
  • 外高桥一生
    07-27
    对于张勋推动清廷复辟,当时的人们并没有那么的厌恶和激烈反对,只是张勋干了一件与自身实力相去甚远的蠢事,最后变成了闹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事,中华文明领先世界都在帝制年代,不恢复帝制能叫复兴吗?如此想来,张勋倒是属于民族复兴先行者之一了。
  • 毕巧林
    07-25
    历史还是需要遮羞布的,正好政治正确给它遮盖了。
  • 我的名字叫离谱
    07-11
    其实关于“共和”与“帝制”的关系,我觉得沈洁那本书说得最清楚,民心从来没有向“共和”,反倒向着“帝制”,中国人习惯了皇帝的存在,没有了之后,要他们效忠谁呢?“共和”的最初是以“民族斗争”而起的,反的是清室,而非帝制。公民意识这种东西不是能够凭空而起的。“民心”一直是武器而已。而张鸣这一本是专门针对张勋复辟写的,他的书一向通俗,离《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程度也就只差一步之遥。复辟到底能不能成功,也和民心没有半毛钱关系,说到底是政治斗争,是利益、是站队,是背后的支持力量有没有足够的钱、足够的政治资本,是能不能获得最有力的“列强”(美日尤其是日)的支持。张勋其人,还是有几分可爱的,但是不走极端、不明确站队的人,或许能够在斗争激烈时侥幸出场,也能在历史留下几笔,要长久站住脚跟就几乎不可能了。
  • 魏知超
    05-05
    流畅鲜活。张鸣老师的书读起来真是毫不费力。愉悦(^_^)
  • 汪博林
    05-06
    虽然不是时髦的大历史,视野就在张勋复辟这件历史时间上,但是真的是挖到了一个根性上的问题,社会制度的好坏并不存在优劣,而是要与当时生产力协调,左了不好,右了也不好,就是在左右拉扯中进步,然而民国却没有时间
  • Tangos
    06-16
    从清末到五四,中国如何进行自己发展的选择,又是如何经历了不同的尝试,教科书上的带有先入为主的观点让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这段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和片面,这本书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段道路选择。
  • 江湖遠人
    10-04
    「接连两次帝制的尝试都失败了,从此而后,除了零星但连绵不绝的农民称帝事件外,在这片土地上,帝制消失了。可是帝制消失了,但帝制的幽灵没有消失。这个幽灵比帝制本身更可怕,像一只无形的手,拖着历史往专制、独裁的方向走。」
  • zjmr
    07-28
    这是我购买的第一本电子书,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张鸣先生的书,感觉语言不会非常高山流水,见解也并非如畅销书那样下里巴人,史实描述偏少了一些,情绪宣泄偏多了一点,就如书中对因言获罪的读书人满怀同情,对赤化中国无比忧心,多是诛心之论;最可堪玩味的是时至今日,他对帝制还是暧昧两可的态度,果真是无畏前行啊。
  • 小葡萄
    12-06
    传统文化一直标榜中庸,但是我觉得中国人挺爱走极端的,维护传统,不承认对话和商讨就是一种极端,不知道协商和妥协。大概国人不爱用大脑思考,而是喜欢用血和肉思考吧。
  • 八月十六
    11-13
    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