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製造商
读书评论:
-
背包酱07-06讲得太浅,不过应该很适合初学者。
-
锖青磁08-03内容不错,可以没有简体中文版本。台湾竖版繁体读起来真的很难受
-
夏木07-29Readmoo买过电子书
-
戈达肥肥09-11补标,当初卖这本的书商已经开始兜售无害漫画
-
^05-25我们无法给所有人的处境一个统一的解释遑论解法。第五、六章的激进主题很吸引人,内容薄弱,论述显然不如史料梳理的部分。
-
dynight09-03这...自己想说的这本书都说过了怎么破
-
渡冷丁07-25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不管是勞動強度增加、年輕學生的競爭壓力加大、老年人在日益人化的社會中更加孤獨,所有面向帶我們回到了一個老問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其動力來自於積累資產的需求,而不是社會和情感需求。
-
被灌醉的历行君04-24本书的核心目标是阐明个体的精神健康困境并非个人问题,而具有政治和社会性的面向。资本主义的逻辑主要在两个层面与精神健康困境相勾连。其一,资本主义社会围绕资本积累而非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运作,造成社会不平等且引发个体的异化(无力感和失控感),形塑个体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困扰的“痛苦”症状;其二,资本主义的逻辑会扭曲原本进步的概念诉求,将“复原”“赋权”一类中蕴含的“参与性”架空成“都是个体的责任”,配合上健康福利资源的削减,最终让社会的精神健康情况越来越糟。因此,出路在于构建新的团结,去污名化的同时捍卫基本的心理服务资源,也同资本主义斗争“从额头上的皱纹到巴宫纠察线”。 不过,全书比想象得短,核心观点并没有充分展开,以及弗格森写书真的引用比自己写的还多,论点常常点到即止。
-
诗凛05-11想到有个小的角度来看精神病学的一些真正用途就是,改造脑白质切除术(就是改成从眼球底下刺进去再捣毁脑白质)的弗里曼手中做过切除的“患者”有40%是同性恋以及一直以来很流行的怪罪原生家庭的说法,不否认它其中含有颠覆的成分(解释了为什么某瓣某小组为什么会被雪藏),但总体上都是去政治化的
-
一起搅屎12-22精神痛苦的根源不在于某一个具体的政策或意识形态, 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即资本主义的社会,它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任何掌控权,它否定了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要去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因此,无论是工作强度的增加,还是学校孩子们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或是老年人在日益物原子化的社会中的孤独……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是同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以资本积累为导向,它不会主动地去满足人们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因此,能够真正解决心理健康危机的唯一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新社会,它不为了积累利润,而是去满足人类的需求。
-
mindlikewater03-08有点难啃,但是挺好的。在一个生产内容不被自己使用,自己对产品没有掌控权,人与人之间互相工具化的社会里,什么才是所谓的“正常”?
-
彬华同学02-11一本激进社会工作(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著作,首先回顾医学模式,还有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理论中的激进因素,接着对反精神病学、幸存者运动等做了梳理,最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资本主义造成的不平等及对人的异化,才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对反精神病学到幸存者运动那两章部分的梳理不错,中文也比较少能读到相关的材料,而对精神分析相关传统的回顾如果作为导论还是不够清晰,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也比较蜻蜓点水。作者的一个提醒很重要,不论是复原(recovery)、赋权还是去专业化都有其积极面向,但同时也有被新自由主义化用而成为削减相关社会服务开支、野蛮地强调个人对精神痛苦责任的风险。
-
禧月09-03看到了新自由主义下脉络清晰的社会起源精神疾病发展变迁,解决方式也非一味地考虑精神疾病的生物医学处理,因为单视角危机解决反而会导致二次危机。应该要放入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理解,放回社会具体场景考虑,和社会服务联系起来,鼓励每人成为自己复原过程中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动者。从这点来看,这其实是社会革命——感到一切开始不一样的心态
-
等季风来02-21精神病痛的根源要从所处的社会中去寻找。为了健康,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
-
Hier Tanze03-14很少见的二手文献,清晰、有脉络、有许多有价值的实证材料。Ferguson梳理了在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互动的视角下,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的变迁。其理论宗旨是,要从当代生物学科学模式眼光中拯救出精神疾病真正的重心——精神疾病的后天的社会起源,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阶级关系。早在上个世纪初精神分析就已经揭示出的心理问题的后天性,以及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考察资本主义体系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而如今,此类努力又被医学/科学湮没了。对Ferguson来说,医学/科学没有中立性,本身就是权力关系和文化意义赋予的过程(可见他对塞奇威克的讨论)。精神疾病不应该是医学的分支,而要归入社会照护,增强障碍者的自主性,甚至从中衍生出激进的社会革命。美中不足的是章节之间相对独立,最好将它们的意义关联主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