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读书评论:
-
带盖儿的垃圾桶06-23里面的许多观点都不太认同。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知道梁先生活到现在,看法会不会有所改变;他还能回答出那句“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吗?另外,我们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如果不是有这个信念在,可能好多人都绝望地想去自杀了),到底是基于个人信念呢,还是客观事实呢?又或者说,人类社会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好了就会变坏,坏了就会变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或许讨论“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我既可以说,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会变好;同样地,我也可以说,这个世界也会变坏。(感谢✨赠书~)
-
脸都不要了01-10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廓然大公,物来顺应”。
-
冲锋战神天雨火10-24"表里如一”的话,看了一小半才开始适应。觉得在咱这不少挺乱的事,在梁先生那是有坚定方向的,看了打心理踏实。
-
宇文飞升11-30作为访谈,不算多么成功,为了追求原汁原味,很多地方显得颠三倒四支离破碎,但是梁先生老而未衰的个人魅力和艾教授一以贯之的真诚恳切使上述缺点显得无所谓
-
长空溢彩05-11一场1980年的谈话,倾听一位87岁老人思辨,使得本书具有“活化石”的价值。一串历史风云人物,关于中国现代化两难的思考,充满对中国文化复兴的信心,以佛家的出世看淡人生的悲喜,以儒家的入世投身社会和人心的改造,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表里如一,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梁漱溟思想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对读者修身处世亦不乏启迪。这个世界会好吗?掩卷之余,或许你会感知:自信文化五千年,会当击水新时代。
-
Ben04-03梁先生自己也不讳言自己中国古学问和外国学问的薄弱,但是还是坚持自己是个思想家就有点太能接受了。对于所谓道家的神神鬼鬼的东西就更无法苟同了。尊老是一方面,学术应该是严肃的,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思想家不客气一点说是空想家或许更贴切。没有给一星是看在清末民初时代为国计民生奔走过的事情上,尽管这个工作也是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整本书看完,真是愚昧的令人心酸,彷佛看到的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的根源和明证,那些不明所以空有报国之心的文人士大夫们。
-
一粒麦子03-21印象中小时候就买过这本书,却一直没有读。听《八分》提到梁漱溟建议将五四的学生放台面上让社会评判而不是保释,觉得他很不一样,找来看果然不一般。原来我最近心心念念的斯多葛学派在中国能在儒家找到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觉得儒家的想法更为超前,也开始读《论语》,从前没有好好重视过它,现在翻开随便一句就醍醐灌顶。之后也想了解更多。梁老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态度太吸引我了,之前看了些王阳明,经他一解释觉得自己完全没get到点。整体感觉很神奇,很受用。
-
ground04-02对于书名中的问题,梁漱溟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是乐天派,相信社会将向好的方向发展。书中记述的口语有助于了解真实的梁先生、他的思想和他所经历的历史。梁先生以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要求自己,他既关注中国社会问题,并且积极奔走于乡村建设,也关注人生与人心的问题,在处世中他是儒家,而他的内心更忠于佛家,是有思想有实践有风骨的知识分子。
-
观止03-23知行合一,缺一不可。
-
刘大象04-25梁先生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_→
-
恰若初见04-10梁漱溟少时精神危机,一生失眠,两次自杀;后博学致志,性命双修,佛儒圆融,终成一代佛儒宗师:1953年9月风波后,虽然没有任何的处分等后果,但是,梁漱溟先生的心病越来越严重,梁先生多次求医问药访佛问道睡眠依然不好,遍尝试中医,西医,道家,太极,推手,调身,针灸,按摩,膏药,丹丸,读心理学,马列学,道家,中医学等等,回顾儒家思想,不停自我反思告诫,纵然如此,梁漱溟先生的心病依然未得治,切日渐严重,时好时坏,彻夜未眠,思虑过度,心思已不能停止,大小便异常,便秘,尿血,头昏,呕吐,前列腺肥大,中间还因病住院了一次;1953年之前既有失眠问题,但是没有这么严重,然后这一冲突加剧了这一过程,此后持续多年,但后期服药问医、修身养性,失眠问题已不大,后期多次提到服用安眠药,日记里提到超过1000多次睡觉问题
-
Di12-18老爷爷啰哩啰嗦,平实,看不出架子,却有一些智慧
-
AM05-12为什么我读完感觉这个世界不会好了。。。这本书里面谈到蒋的部分,和蒋廷黻回忆录里,李宗仁回忆录谈到的蒋对照,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特别是蒋廷黻谈蒋,和他们还是不一样一点,蒋是他老板,哈哈哈哈哈
-
尾崎放哉02-29一个下午翻完权当休闲,开篇小乘佛教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还是蛮有趣的,算是小小的科普,后面平均100页也就1页得带上脑子,剩下权当看老先生聊些牛逼往事顺便补补近代史的知识缺漏。老先生开头就说了艾恺你得听我讲些儒家佛家思想根本,他艾恺倒是把百家讲坛聊成了艺术人生…三星送给艾恺。
-
〖木生金〗03-12202015.【藏书阁打卡】圣人设教,第一在和学生做朋友,这个叫做“教学相长”,第二在身体力行,在循循善诱,而不是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这个口头上的东西很少。几千年来,开私家讲学之风的儒家,在教育上主要贯彻的就是这么两个观点。所以归结到梁先生访谈上,他有儒家的慎言,不轻易褒贬一个人,而有佛的慈悲,对于个人和历史所受的种种委屈(姑且称为委屈吧),就一笑了之。没有怨天尤人,其实就让访谈缺少了一点曲折的吸引力,太过云淡风轻,就是仰之弥高了。至于作者艾恺,一个美国人的中文写作水平自不待言,就是对民国那些人的了解,一般知识水平线上的中国人也是瞠乎其后。只是人物上的问题谈的太多,儒家和人生的问题还是谈的太少。是一缺憾。
-
昵称10-08站了两小时,听完艾恺教授讲梁漱溟先生,刚翻完新版《这个世界会好吗》。梁先生的书翻过几本,朝话,人心与人生,忘光了。梁先生说自己不是学者,而是思想家。艾恺说的好,最后的儒家。儒,知行要合一。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
censored dump07-27现在看来,这本访谈实录更像十三邀,艾带着一种西方衰落而求道于东方的调子,他谈到理智化过程对所有标准的破坏,谈到人际关系的现代化,和迈斯特对启蒙理性的攻击一脉相承,梁漱溟在儒佛两家上,都给出了哲学的、也是笼统的回应,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这是对君子修身说的,所以梁一直强调孔子、阳明在生命而非道理上的超越性,圣贤的外王和教条化已然破产,仁、心或者灵性,都被他在一种更私域的道德内涵中解释(好恶相喻),他返回到佛家对生命“执”的弃绝,既是思,恐怕也是对人生创痛的疗愈。这种表里如一的淡泊,在忆及个人交往时,自有公允独到,但论及历史、时代大势,则多拘泥于官方正统,他在对话中流露的帝王将相决定论,固然有君臣忠义的儒家渊源,却难免粉红色彩,只能说,前三十年的种种运动,确实完成了对人的改造,造出旧时代的新人。
-
芒果先生05-10有的时候来一些佛法要义着实能让人安宁许多。感谢梁老的话、能让我释怀许多困扰。。
-
柠檬淡淡君02-27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好几年前读这本《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这段文字里记载了父与子各执人类美好情操之两端:一曰坚守,一为寻真。前者在沧浪之水浊兮,不愿濯足其中;后者则一生怀着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上下求索,到死不休。然而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仍是终日惶惶忧明日,凄凄惨惨过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