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
读书评论:
-
五月微蓝07-14是枝裕和的故事,果然还是更喜欢他电影的表达,文字总显得略单薄,可能也因为演员太好,书中的良多真的比宽叔演绎的讨人厌十倍!好心疼奶奶……另外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原来“比海更深”是邓丽君的歌词。
-
艾晨08-18"成年人不能光靠爱生活。"电影先看,所以看书的时候总像在回放一样。只不过这样的故事还是影像更能直接触动心弦。
-
九月09-10语言很干净,生活太艰难。
-
Muzuer01-23日本文学的特点确实有点带着镣铐跳舞的感觉,这个味道很浓。写出人的平凡,有点认命的无奈,这部作品对于这个点无奈描写的很棒。
-
撒旦的表妹03-08被那种对生活的无力感击败,是枝裕和的细节描写把控太好。没看电影,只读小说就已经自动对淑子这个角色代入了树木希林的形象。
-
臧舟壑08-22挂衣服的钩子留得过多了,看起来有些琐碎,虽然也是是枝裕和惯用的方式,但几部看下来,觉得能称得上巧妙的钩子其实也不多。人物没有往深挖掘,感觉更像是为电影作解说的一个本子,文学上比较弱。
-
梦于未知地11-05我们挣扎着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想要凌厉地生长出自己的模样,却总是发现重蹈覆辙,原生家庭的影子始终像云朵投影在身上,阴晴不定却不会消失。似乎这个年纪已经能体会到中年的琐碎和无奈了。
-
澳大利亚喂袋鼠09-02淡淡的家庭故事下面,充满着的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思。
-
vivi04-26电影有电影的好,字里行间那些细微动作,非得树木希林才能诠释得恰如其分, “如果希望誰來演出我的母親的話,我想也只有樹木希林了。 ” 文字也有文字的好,在影像之前,文字本身已经自带一种意境或者情感,而或许看电影的时候不自觉也就忽略掉了。
-
西江玥01-04当现实人生和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难道就可以这么颓废地生活么?就可以做着理想主义的春秋大梦么?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承担家庭责任,甚至成为家庭的负担么?我们是很难成长为少年时想成为的那种大人的样子,可难道就一定要成为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么?难道就不能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最最平凡普通人的设定么?看到了良多生活的窘迫、无力和无望,虽然最后他开始读懂了母亲,开始愿意向前看,仿佛有了希望的微光,但这样的男人,请不要组建家庭好么,根本不配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一辈子生活在出租屋的母亲和嫁给过这样一个男人的妻子,都远远比他活的有勇气有信念。在面对苦难和困窘的生活上,男人比女人怂的多。
-
嘚嘚嘚嘚嘚03-24细细碎碎的生活,不疾不徐的故事,比海更深的或许不是爱情,可能是死亡,是悔过,是反省,是包容,是生命的长度。总有人提前站到了终点。
-
#暗蓝#05-05还是羁绊的问题,男主角看似令人厌恶,可是到最后这一切都会释然。这不是强行的治愈,或者是某种道德绑架,而是生活使然。每个人都希望日子可以好好过,但大家的方式必然不同,有人梦想自己可以爱得比海深,但实际上却在与生活的交锋中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可是即便这样,他的每一分善良还是会被家人,被朋友看在眼里,他依旧是令人温暖的存在。千丝万缕的瓜葛,便是所谓的羁绊。电影版展现的平淡生活很迷人,而小说似乎更集中在人物身上,同样有趣。
-
吉永雪05-29日本小说有两种,一种是靡丽诡谲型,另一种是风烟俱净型。这本显然是后者。许是电影先入为主,画面感很强。但细节经文字再表述一遍,更有质感,像手抚过印章上的字:飞到橘树上的青凤蝶,暴风雨中的水塔,树荫吞噬、青苔遍野的小区,煮物蒟蒻和冰块可尔必思。流水的家常构思得巧,比电影有故事性,性格出身俱佳在婚姻里却过得辛苦的淑子,一手好字容貌秀丽的响子,无法爱得比海更深的男人…日式清淡中尽是苦涩和无力,废柴到一败涂地,逃不出基因的诅咒。(不带批判地写这么令人痛恨的男人,只有男人写得出吧!)
-
欢乐分裂10-23无法规避的父辈之荫,原样复刻的失败人生,一个个粗鄙困窘的细节,累计起随波逐流的半世,已然行至人生中途,却依旧彷徨不知所往;也曾风华正茂理想堂皇,俱于承担的逃避与自我放逐,直至深陷泥淖。只有永远守候的母亲,在琐细幽微的盼望和不无抱怨的希冀中,才益发照见自己的浅陋,开头与《步履不停》极为相似,主题上也进一步沿袭「人生就是不断失去」,死亡的阴影在挥别的刹那涌上心头。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极好,情感的羁绊与勾连真实恰切。
-
陈一日06-04文字点出了影像中容易忽略的点,例如那场分别时的目送,看着参天蔓延的大树,突然意识到死亡原来离母亲这么近了。读到最后仍会泪目,作为普通人很难在这世界上爱一个人比海更深吧,可母亲的爱明明是有的,还有在看不见的角落,被误解的父亲曾因他引以为傲过。在台风天执拗地想挽回的人,借风雨遮蔽去冒险的人,想保留完整一份纪念的人,在不知什么时候,这份爱已经比海更深了。
-
迟与缓11-23他的书分真高,好像只有我莫名其妙。第二本下来依旧和上一本一样毫无触动。有一类作品将生活描绘得只剩琐碎,却真实得让人落泪,对我来说,这本仍然不是。大的方面我谈不了,单看故事,是主人公不断重蹈覆辙的人生节选。不应该说,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曾为之懊丧、挣扎、痛恶……惊惶。好像这样就能被原谅,我没有那么温柔。事实是,仅仅为之懊丧、挣扎、痛恶、厌弃自我,无数次欺骗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虔诚地想要做出改变,但是,什么都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是依赖成性的幻想。其实不必写那么长,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会怎样。我知道这一点。知道这一点,却还是有一瞬间想看到不切实际的画面,才会一行行读下来。
-
谢宛风05-18【蜗牛阅读】看不太出来温情在哪儿……良多作为儿子、父亲、丈夫、职员、(前)作家都是失格的,看不出来他真的爱谁。我也不觉得这种赌博惯犯结尾之后会改变自己,很大可能是过一阵子就卖掉了砚台仿佛从未觉悟过吧。看到的只是一个男人失败以及自我放弃的人生。
-
Wiskey03-26通过文字的描写,会看到比电影表现得多一些的事情,最后和母亲分别时,团地茂盛的绿植遮盖住了整片小区,本该是生命力的东西,那一刻却觉得倍感凄凉。眼看着母亲慢慢走向死亡,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
成知默04-282018年已读048:是枝裕和式清淡琐碎的日常,看文字版时,常能发现那些在电影中被忽视的细枝末节,而大银幕上的那些令人难堪的窘迫与狼狈,落到纸上时,也愈发被放大了。那种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挫败,抗拒成为父亲那样自私的男人、却只能重蹈父亲覆辙的苦涩,是枝并非在批判,而只是呈现了一种对抗生活的无力。淑子真是一个睿智的母亲,是那种被岁月打磨出来的、平凡中见真意的睿智,“幸福这东西,你不放弃些什么,你就无法得到它”,说得很对啊。
-
bird04-01对生活失控的人,就会寄托于赌博:空想式的暴富或其他心理上的赌博。捉襟见肘狼狈的生活,明明知道是性格和偏执的价值观念一手铸成,仍无法劝服自己做出改变,才是最让自己痛恶的吧。是枝裕和的电影小说总会让人更平静,岁月起澜后也感受到了更多。生而为人,最后只能平常去接受这并不浓烈的生活,也爱不到海深的至亲。减少欲望,离开依赖成瘾的幻想,这样幸福真的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吧,说出这种鬼话自己都不信。母亲是最期望儿子幸福,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对他失望还一直相信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