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一战前的世界
读书评论:
-
坏人伯02-15素描式历史写作,展现1913年这一年整个世界的图景。那时候的人,不管是在伦敦、巴黎、柏林,还是罗马、维也纳、圣彼得堡,还是华盛顿、纽约、底特律、洛杉矶、墨西哥城,还是世界的边缘孟买、北京、德黑兰,还真就是自信且狂傲,而且到处充斥着腐败和不平等。最后一章讲的一件事情,1913年的人想象2013年的世界,也的确是脑洞大开,似乎是因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对未来失去了判断力,对自己生活的当下同样如此。诗:我不哀悼你的逝去,也没有织起泪帘,/当你被历史的阴影埋没:/我只是叹息道——上帝啊,请让明年/比上一年更加富饶丰硕//我不哀悼你枯萎的玫瑰,也不哀悼/对一点生存空间望眼欲穿的时日;/玫瑰会再度绽放,而我也可以祈祷/这至高无上的恩典时刻再度降至。//那么就付诸那些承载着记忆的灰暗/不可侵犯,但并不哀悼…
-
[已注销]09-16这书相当于对世界各国的全景式素描,书的欧洲部分的基本思想和《昨日的世界》差异不大,其他洲的部分则结合当时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见地。本书写作套路是先写一座城市(通常是首都)的社会文化生活,再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对该国的分析。这分析不算肤浅也不算深入。个人觉得这书还行。
-
这是谁的号06-29我们知道,1913年是一战前一年,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我们作为后来者,拼命想要在当时找出战争即将来临的预兆,这种认知下,看问题就带上了色彩浓厚的后来之见。这本书好的地方大概就是想要淡化这种色彩吧,但这样的努力,效果如何呢?就连阅读者也无法克制 我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的骄傲。
-
Halfway03-21有趣的一本书,剖面图一样描绘了1913年那些伟大城市的样貌,引用了不少茨维格在昨日世界里的话。末尾里记录了1913年英国报纸设想大英帝国2013年时的状态,如今看来,或许只剩下每年bbc新年音乐会都要全场合唱的那首Rule Britannia 了吧…
-
郑先生05-21好像站在了太空的天文望远镜上,给1913年的地球拍了一张照片,用放大镜来看,看见巴黎一帮人围着格格不入的铁塔要拆它,看见伦敦新富抢着进最新科技镭疗所,看见底特律喷泉一样涌出的福特车,看见大洋两岸的新中产每天打着2700万通电话,真是个新世界。
-
昊天04-12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对于这场战争的责任归属便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学家将指责的矛头对准过普鲁士社会的军国主义、德国统治世界的野心、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奥匈帝国的冒险主义、奥匈帝国内部的政治危机、俄国的帝国主义、俄国内部的政治危机、欧洲的联盟体系、对欧洲文化衰落的恐惧、火车时间表残酷无情的逻辑,或者是上述几项或全部的结合。1914年6月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并没有昭示战争的必然性。事实上,战争从何时开始走向必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算战争真的开始了,战争的过程和任何历史事件一样,取决于一系列偶然因素,以及诸如经济实力、行政效率、人口等更为恒定的因素。
-
coliter11-12这是和平的最后一年,这是繁荣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欧洲还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年,大英帝国正处巅峰,这一年,德国蒸蒸日上,这一年美国遍地是机会。然而,这些繁荣的背后却暗流涌动,英国的繁荣背后已经有崩塌的预兆,德法的矛盾已经无法掩盖,奥匈和俄国已经利益冲突已经尖锐,奥斯曼已经出现了起义的苗头,东方巨人中国已经开始苏醒,日本想要托亚入欧。作者以游记的视角来到了这些国家的大城市,试图通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矛盾构成来放大整个社会,从某些方面看,这是成功的,因为以小可以见大,从一些方面说这是失败的,因为短短的一个篇章,无法完整交代这个事件。
-
盖世爱04-20第一次了解到“南京事件”
-
流惜子10-09力荐的佳作。不仅仅是别出心裁地围绕着代表那个时代文明巅峰的各大城市来叙述一战前世界的光明,美好与混乱,而且不住地诱发我们对历史研究的拷问。我们太习惯于从结果去倒推过程,费尽心机地回溯到1913年,却只将目光驻足于那些与战争兴起可能有关的因素,究竟有多少真实的历史被如此忽视了?
-
余鹏03-23非常有趣味的视角,扫视同一年代下世界各国的样貌。全球化令人惊讶地在1913年已经颇具规模,这个国家之间通过各种纽带互相影响。从中还可以读出各国在当时的味道,英国的如日中天,但现疲态,巴黎的高雅骄傲,德国的欣欣向荣,奥地利的优雅和迟暮,土耳其的衰败,美国的野蛮生长,日本的攀升,各种味道。
-
失衡汇报10-29放现在作者如果专职旅游博主会有点难接推广厚
-
boogie03-28第一部分尤其好看。给出了 一战其他的一些线索和指引
-
弥渡11-18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对历史的主观感受是怎么回事儿?
-
brudermann10-24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手法,以一种历史性的手法取得了文学性的成功。
-
马大象05-27【藏书阁打卡】一本大部头,帮助读者了解一战前,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主要写1913,但把1900年以后的各国里的大事都梳理了一下。一战前的十几年,虽说和19世纪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社会的细微之处都已呈现20世纪的种种特质,所以历史的巨轮前进的方向是不会变的,有没有一战,世界都会向它本来的目的前行。那么这本书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一战呢?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一战的现代性,这里可以刨去武器装备和战术方法不谈,只谈社会层面,就可以发现很多水面下的暗潮。作者以非虚构性的叙述为主,并没有太多的分析性评价,给了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
见识城邦09-24回到1913,在大战爆发之前,尽览二十三座城市的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科技、经济、社会,从世界的中心到古老的新世界到远方的世界再到大国的微明。1913,是可能之年,而非命定之年。
-
维舟10-01就了解一战前的世界而言,不失为一幅全局的画卷。但注重的只是分国别的概况而非时代变动,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世界概况”,虽然有不少有趣的知识点,但与自己所声称的主题不免有些脱节,难以让人理解一战爆发的深层原因,比较之下自不如《骄傲之塔》与《春之祭》深刻。
-
旧金山旅客11-10简单翻了翻内容就猜到这么肤浅的书一定是某社出版的。。。
-
中二使我快乐09-21样书到手,五星给原作。自己的翻译不打分,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正在重读、查缺补漏。不过毕竟是第一次独立翻译一本书而且还是这样一个高品质系列的一部分,就让我在心里雀跃一下吧,希望这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