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无删减典藏版)
读书评论:
-
陈赖汉09-08之前读过一个坑爹的缩写版,读完了在那边骂娘,这就是传说中经典小说!?现在终于读完了完整版,着实震撼。虽然因为大量的地质知识描写让小说有点割裂感,人物形象不是特别鲜明,但小说对日本人的危机感的描写以及对地缘政治等问题的探讨,简直太棒了!
-
Tomy10-19书中深深的绝望感很容易就感染现实中的情绪……虽然是硬科幻,但是在叙事中也依然有浓墨重彩之处。读这本书的中途也去到了日本海啸灾区,在尝试理解一个海洋国家对于大海的感激和畏惧。
-
卧寅11-07入木三分。在叙事中完美的将日本人各种性格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至。
-
Dr.Nobody07-13时代印记鲜明的小说,可以看到那个时代日本的自豪、自卑与自恋。恰如75年国内版本书评所言,写作本书时恐怕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战争红利。
-
红皇后09-07题材宏大,见解深入,涉猎到地理、人文、政治、国民性乃至于自然,作者能把诸多因素杂糅在一本书中端的是功力深厚,而有勇气写下“日本沉没”标题的日本人是具有多么大的气魄与信心,光这一点已经足够五分了不是吗?
-
#暗蓝#08-30对国民性的表现十分生动,对政治环境的思索也有所涉猎。足够深刻,美中不足是有些顾此失彼。没有太多人物刻画,故事性也不强,但题材的宏大决定了其经典性。
-
HXCHOPIN12-29奈良二月堂的取水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新生代第四纪的地壳变动,两千七百公里的龙之死。对于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敏感。科幻外衣下人性、民族精神、存在主义交织的故事,日本人和富士山、日本阿尔卑斯山、利根川、足摺岬是不可分的。一万米海底每平方厘米水压一吨,水底照明弹射出的光线看到的海沟,就像是一条蜿蜒数千公里、开始痉挛的蟒蛇。人类如同站在一个厚度仅为0.2毫米、直径50厘米的气球上!所谓政府,就是把运作一个被称为国家、社会的巨大而又庞杂的组织所承受的对一般人而言过于重大的责任巧妙地分解,使之让多数人共同分担的一个系统。这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还没有进步到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的人民在自己本土以外的土地上拥有生活的权利。
-
纪实极致11-17日本,安静时就像樱花飘落一瓣瓣,绚美破碎;喧嚣时就像经济腾飞财富滚雪球一样停不下来,所经之处欲壑难填,书中有句话,也许21世纪日本会成为GNP第一大国。但是他停下了,沉没了,一同崩逝的昭和年代。
-
至繁归于至简03-06若把国家比做人,每个人都应好好思考,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周边大环境出发,自己应该提高什么样的风险素养。
-
知行合一09-01日本式啰嗦!太啰嗦!能看出作者虽然大段大段的吐槽日本社会的各种问题,但对日本的将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
郝院长10-15说是科幻,也是事实。对日本沉没的忧虑,大概写在日本人基因里。小松左京把这种国民性的忧虑用纪实文学一样的笔法写了出来,所以才成了经典。视角开阔,资料详实,整体读上去悲壮而细腻。偏重群戏描写,个人觉得特别好的一点就是没有突出的主线人物,在这样人类史上的巨大悲剧缓慢发生时,男欢女爱家国情谊什么的真的不值一提。考虑到成书年代,可以在日本的各种文化产品里看出此书的影响。翻译的很流畅。联想到311地震,这可真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啊。
-
trismile12-211973年写的书放到今天除了计算机的部分之外竟然没有觉得过时的部分。前半部分作者对海洋地理学、地质学、深海下潜的各种描写非常细致;到了后半部分笔墨着眼于国际政治、日本文化等方面,日本下沉的部分尤其精彩。当然,如果想要完全领略作者描写的真实感最好对日本地理先做一定的了解,不然一堆一堆的地名很容易看得一头雾水。
-
Scallet10-10好看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地理小说。你能想象东京大地震陷落时候的样子,也能想象从关西到九州整个日本断裂的样子。迈向“沉没”的所有阶段的地理变化都很细致、富有想象,是递进式的。中间夹杂着社会和人群的反应。作为读者的代入感非常强。小野是一个有新意的人物,尤其是与国家间的关系。
-
Sue09-17作为小说,不够生动,大段的纯地理技术语言,看着头疼。篇幅略长,但末世的反思及日本文化的描绘值得一读。
-
歇洛克09-10顶级的科幻小说,在科幻的架构下穷尽了日本名族的特性。科幻部分非常硬,田所博士大谈地幔那部分是科幻核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家对日本人自身的剖析,很令人信服,个人认为比《菊与刀》要生动和深刻。后面救援部分有点落俗套了,但整体依然是一流的杰作,结尾收的很有深意,今日读来一点也不落伍。
-
lynn09-19大灾难故事的结尾总是亚当和夏娃。
-
闻夕felicity11-09比起科幻和灾难更多的是地缘政治和地质。可能因为是老书,有日本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式的浪漫和物化女性。
-
欧阳杼09-05小时候看过缩写版,今年又重读了一次。敢于直面自己灭亡的民族,才具有充分的自信。小松左京端的是大师手笔。说起来王力雄也写过一本书,可惜两个国家对待自己灭亡可能性的态度不同,那本书毫无疑问地被禁了。
-
死神的挽歌11-18作为历时9年完成的硬科幻,小松在地质、地理、气象以及地球物理等相关知识上储备丰富,在科学调查的方法论上也力求严谨,对日本受灾的想象描写也细致生动,十分到位。除自然科学外,小松的社会科学知识也比较扎实,本书的另一半内容就是探讨70年代的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不过小松讲故事的水平挺差劲的,以致本书读起来像在看探索频道的记录片,抑或是《菊与刀》之类的学术专著;创造的人物也不够丰满,除了小野寺和田所还算立体,其他角色基本是贴着“工作狂”标签的群像,还经常有违常理地大段大段地作演讲式的对白。但是本书在意识形态的宣扬上值得中国作家学习,当我们还在作党八股,在热衷手撕鬼子,在盲崇喊着自由口号往别国扔炸弹,在幻想拯救世界的时候,日本人已经在40多年前就唱响了自觉、自省、自豪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