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塔·伊思拉的黄金时代

读书评论:
  • 12-12
    无论主题还是笔法都是很马里亚斯的写作,以往作品的元素和闪光点也都融入其中。特别期待《托马斯·内文森》还能把故事怎样讲下去。
  • 林小林
    05-21
    《如此苍白的心》重印之后,我终于看到了这部蜚声已久的名作。马里亚斯的突然去世,也为它的作品增添了很多悲情色彩。读过《如此苍白的心》之后,我就打算把马里亚斯所有的书都找来读了。发现一位这么令人崇敬和喜爱的作家,随着年龄增长其实越来越不容易。很大程度上,这是命运的安排。在某一阶段上遇到某个人某位作家,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或许要很久之后才明了,最重要的是,好好珍惜并把握这段缘分。书中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麻烦的是这些人物或许都有很多很多名字,让人怀疑生命中的各种符号。因此很多人会讨论它的哲学意味。我不懂哲学,但我明白这本书可以让人用另一个角度,看待生命中似乎早已注定的事。
  • Zezé la X
    11-20
    “这是空气的死亡”。非常喜欢。
  • 盛京读书人
    01-24
    “颠覆间谍小说的力作”,这句话对读者而言只是一个诱饵;对哈维尔·马里亚斯而言只是一个外壳。他真想表达的,还是《如此苍白的心》的延续,亦即再现都市男女的内心世界。本书中男女主角处于一种非常状态,戏码立刻精彩了许多。非常状态下一个人身体会极度延展,而他或她的内心世界会因为这样的延展而变得格外丰茂。
  • xl
    08-20
    渐入佳境的一本书,后面确实比前面好看。特工生活开始的荒谬与无奈,特工生活给人带来的异化,给亲人带来的混乱与无常,都是不可消弭的,特工工作本身就是战争的一种形式,可能充满信仰,有时候也是正义的,另一方面又是无理的、无耻的、无底线的。好在两人还能成为彼此心灵的锚,有慢慢修复,得到一点幸福的可能。
  • 乌云很低
    09-21
    托马斯致力于避免的不幸,首先毁掉的正是伊思拉的黄金时代。书名译得很妙。漩涡般的叙述,让人欲罢不能,盼望《托马斯·内文森》中文版早日面世。
  • 小鹅妙妙屋
    06-23
    如此活着 如此等待着
  • 二马
    03-04
    一个女性选择遗忘与一个男性选择找回的轨迹,交叉成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但是两条生命线最终无法找到交点,遗忘是如此必要而找回又如此艰难而绝望,他们就像“两个西班牙”一样,在时间的维度中短暂地妥协却无法交融。
  • 落阡
    11-11
    “事实上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总会有不匹配的、无条件的且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忠诚存在,一个人认定了某些人,对他们怀有少年才有的愿景,或者说最为本能的向往,这种原始的情感凌驾在成熟的理性情感之上,超越了受到欺骗以后感到的愤怒和悔恨。”
  • 恶鸟
    10-24
    文艺间谍小说,写得有意思,只是有些地方太过啰嗦了点
  • 青岚
    05-18
    严格意义上,每个人的生活都身不由己,然而这跟小说里这种“身不由己”完全不是一回事。为了自己所爱的一切忍耐、付出、牺牲,跟受某些虚无缥缈的价值的蛊惑、欺骗而浪掷生命、堕入虚无,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本要比《如此苍白的心》更为深邃厚重一些。
  • P-Hemisphere
    12-26
    20世纪的遗产,无法超度的幽灵。塞巴尔德给了我们一座幽灵的废墟,马里亚斯则是把人变成了废墟的一部分。
  • 胡萝卜儿青
    02-23
    读到贝尔塔得知死讯后的生活正好在听山阴路的夏天,茫然无奈的情绪会记得很久。后半部比前半部更好看。有些像陆犯焉识。喜欢文中议论加描述的独白。婚姻中有一部分无法被识别的黑暗,这似乎才是常态吧。想要坦诚与理解,可总有无法触及的部分。
  • 怪櫯櫯
    11-18
    贯穿全文的"存在"和"等待"的对白很贝克特,下套成国家机器的对接暗号是艾略特的诗,除了皮格利亚以外同样热衷抖文学梗的间谍小说,他们都喜欢说:用第三人称生活《艾达之路》。用《亨利五世》解构渗透/程序正义一幕堪称雄辩:国王有没有权力凭借偷听到的话判断士兵的忠诚?托马斯下意识触摸的早已消失的疤透露了一切,抹得去痕迹,抹得去肌肉记忆吗?人物设定及探讨命题:婚姻/政治任务/我不再是我/结局都让我想起《遗落的南境》,一个是科幻包装下的哲学思考,一个是007外壳下的文学课。有几处舞台风交相呼应的独白,很有力量,煽得我也想过上日抛式生活,人们都看得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在世时查无此人,消失时从未有过。
  • OOOrange
    11-20
    “时间不在意我们是熟睡还是警醒,是难以入眠还是不情愿地闭上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