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族群与国家

读书评论:
  • 居九年
    05-15
    陕甘回乱问题中最优秀的专著之一,没有传统阶级写法的曲笔
  • emily
    10-03
    文献梳理全面清晰,强调回民起义中的族群矛盾,不过我倒是怀疑是否这种矛盾被夸大了
  • 过期黄桃罐头
    05-10
    从史料整合和史观转换方面算是新出的研究中还不错的一本…不过史料还是以汉语史料为主,个人猜测回族方面应该是有自己的其他语言的史料的,作者也指出当时大量回族精英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却只是粗通汉语,但还没看到有人尝试发掘…
  • 瓜特
    08-18
    比较客观地讨论了咸同年间的西北回民起事的前因后果。对起事原因的探究还是有一些不足不过已经是相关著作里比较好的一本了.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探讨陕甘青新汉民团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个视角还是挺独特的。
  • 隐清
    09-07
    史料丰富,立论公允,对陕甘的流民团练和回民起义的实质都有精辟的探讨。回民事变研究的稀见好书
  • 荒腔走板
    07-17
    首次接触这个领域就看到这本,也是幸甚。
  • 北京海淀网友
    06-06
    很多地方不仅写了作者自己的史观,还顺带提了别的史观如何理解的,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对比不同观点。最后一章"分隔陕回、安插汉民、以儒化回"感觉有点眼熟。
  • 冢虎
    04-26
    比较详细,不落俗套。比较有趣的是,文后给的参考文献很多在注释里面没有出现过。从注释来看,材料使用相对比较集中和固定,西北各地文史资料选辑的选用很精当。
  • 浮一大白
    01-19
    不错,另代标lipman博士论文
  • 绿殇
    12-23
    摒弃了狭隘民族主义的务实之作,。这段历史造成的两个族群的伤痛使得双方都很难客观的看待,也正如作者所说,目前的资料都是一方之言为多,而回族方面的史料缘于西北的封闭性和内部的文本隐秘性,使得这场浩劫很难看到另一方的视角。
  • 电击治疗
    05-19
    刻板印象都是真的回回就是抱团,汉人就是费拉,但是回回真的没有搞holy war
  • 喝罐装的小鱼
    08-08
    “(暴力)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妒忌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本书清晰地梳理了清末西北回民起义的脉络,以时间与地域两条主轴一一描述了起义的开端、扩散与影响,并仔细端详了汉民与回民两个群体的行动与互动,从文化(习俗、公共事件)和经济(产业、利益)两个层面描述了两者无法降解的隔阂。我看到,异质性边缘群体与主流群体身处同一生态下,在表面的和平下各自感受到怎样的压力与刺激,并在某一无意的安排扰动下开始走向无序。族群冲突在谣言、偏见、仇恨的驱使下毫不受控地冲下现实的陡坡,暴力、更强的暴力似乎成为唯一的答案。身处其中,只觉得绝望。
  • whisper
    06-25
    从族群视角写的很清楚,整体立场也很公正,属于是本领域的好书啦
  • Tenebrio
    10-29
    回民起义研究中的出色之作。在作者选择的材料中,我们可以亲眼见证,这些数件无足轻重的琐碎小事,是如何凝结为一个扰动晚清帝国的大型叛乱的——借用斯科特的一句话:“They do not experience social welfare policy, but overseer, caseworker or dole.”。以我的角度考量——清末回民起义远非宗教圣战(jihad),却也不是一部简单的阶级压迫史,材料中所出现的生活琐碎、法庭实践上日渐积累的不满,其中所展现的,是一张复杂的历史之网——即这些庞大的国家机器,是如何试图使用它长久以来的文化权威与规训工具,去“驯化”一个民族却获得失败的,而这些失败所造成的冲突与歧视,至今仍能在西北社会中寻到许多漫漫回音。
  • Helensberg
    05-02
    事情基本交待清楚了,但我此前已经了解了经过。主要是,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西北的屠戮要比太平天国重得多。曹树基在前,这方面我很期待能有一个人口史的视角,也就是将具体的历史记载同人口损失对应起来。
  • 蓝欣勇
    05-16
    其实是关于清末回民事变情况很全面的介绍了。感觉大概有两点不足,首先作者一开始就强调自己避免用“起义史观”套用在事件中,但仍有时(并不多)不知不觉地套用;其次,讲到回民民风彪悍时,将原因归结为游牧人性格的残余,这种解释明显太苍白了,或许还应有其他角度。总体来说史料很足(虽然还是让人感到缺少更加地方性的材料),支持观点也并不用孤证,对很多“有史以来”的胡说八道多有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