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谋杀犯

读书评论:
  • 军舰卷
    06-14
    写作对象的盲目自我沉迷和记者的怀疑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赋予了新闻真实性和生动性,完全吸收了写作对象的素材而出版了作品的人不是记者而是从事宣传工作的人。
  • 吨吨
    06-22
    怎么能翻译得这么难读。。后记最好看
  • Nahida
    11-03
    速读速写。纪录片是影像形式的非虚构写作,背后的道德困境是一样的。我就喜欢作者这种令人无法反驳的毒鸡汤。作者把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比作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关系,没错啊,就是酱紫啊。这其实是一段相互博弈的关系,双方都想从对方身上获取些什么,就看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这记者是很有问题,但很多人不知道创作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对于MacDonald来说,他过的只是他的现实,但是对于McGinniss来说,他要为了access撒谎隐藏自己的真实立场去打入MacDonald的现实,然后再回到自己的现实来重塑这个故事。如果采访对象看透了新闻的本质,那新闻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哪怕知道潜在的危险,采访对象依然会盲目相信记者,最后被倒打一耙的时候仍然惊讶。这可太有意思了喂。人类是多么孤独和想要被关注呀。
  • timberlake
    05-28
    道德僵局。仔细想想,其实倒好理解。
  • 李国藩
    04-11
    “社会在这两种极端中平衡,一方面是非常严格的道德观,另一方面是危险的无政府的放任,通过不成文的规定,允许我们在最严格的道德观方面打破规则,只要我们谨慎小心地悄悄进行就可以了。考虑到人性弱点,以及调和人们需要秩序和放纵之间的矛盾,伪善是保持社会顺利运转的润滑剂。”
  • 电姜球
    03-02
    “新闻记者背叛写作对象的故事。”
  • 将军红
    01-11
    看不下去,虽然书不厚,但还是可以再薄一点,无关的细节太多,节奏太慢。新闻伦理经典,名不副实
  • 陈亦然
    12-31
    读完感觉记者和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个无解题,有太多道德上的灰色区域,稍不留神就会“触礁”。这事儿没有标准解法,只能自己在实践中琢磨和把握尺度,不过书中提供的一些观点和建议还是可供参考的(回头统一整理)。
  • 棈尧
    07-02
    只要不是太愚蠢或者太自满,而无法察觉事态发展的新闻记者,都知道记者的所作所为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记者是那种充满自信的人,捕捉人们的虚荣、无知或孤独,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无情地背叛他们.
  • 不用麻烦了
    11-26
    这本书对特稿记者和非虚构作者都有警示作用。其实有时我也搞不清作者和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马尔科姆说:只要不是太愚蠢或者太自满,而无法察觉事态发展的新闻记者,都知道记者的所作所为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记者是那种充满自信的人,捕捉人们的虚荣、无知或孤独,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无情地背叛他们。
  • 宋明蔚
    01-17
    假如马尔科姆有一天站在我的面前,希望我能坦率地跟她说,我愿意接受你最严格的良心检测。Hope so.
  • 杨潇
    07-23
    所有写特稿和搞非虚构的都可以读读。谁能把非虚构叙事对主角的苛刻要求与作者不为外行熟知的挣扎写得那么清晰呢?马尔科姆可以。她有着令人惊叹的准确性,这种准确性基于长期的训练,而非金句式的灵光一现。ps,封面介绍和导读都可以略过,非傻即浅。
  • 朱尔赫斯
    07-28
    小说家是房主,非虚构作者是租客,而新新闻主义的事业则是研究如何搬动屋里的家具。“天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