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
读书评论:
-
阿巴厮10-08前面比较吸引我,对童年回忆和布拉格精神以及跟罗斯的对话,第二部分比较真诚不过深度上似乎有点不够,第三部分关于极权主义的可以细看,不过对苏联时代政治讨论不太感冒,卡夫卡部分值得一看,待日后卡夫卡全集读完后再来回温。不过,为什么克里玛目前是捷克还在世最好的小说家,我还不是很明白。
-
屋菇08-29翻译读起来有点绕口 有错字 但是有很多经典的话语 和对布拉格本土的认识
-
不流ᝰ06-01布拉格精神和卡夫卡那篇不错
-
扭腰客05-31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纳粹德国、傀儡政权、东欧铁幕等各种极权轮番蹂躏下,布尔格仍然能在嬗变和撕裂中维系着那么一丝丝骨气,殊为不易。另外,作者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昆德拉的伪善,那种漂泊海外、狂黑祖国的“自由”,真的就比卡夫卡的绝望要更好吗?
-
劈头士》睁木05-21已购。前半本是回忆与作者的专栏文章,水得一塌糊涂。后半本从《有权者和无权者》开始就有点内涵了,只是作者到底不是思想家,没有带来多少启发,时常停留在对现象的铺陈。。。最后一篇对卡夫卡的解读值得看一看~~
-
斑点紫罗兰02-22夹缝中的成长,从不同方面展示着捷克人“抗压”的生存能力
-
phxfed06-28在杭州晓风书屋一个书架下方找到这本书,只看装帧意识不到原来是一部杂文评论集,类似于简缩版的《我的疯狂世纪》。真正讲述“布拉格精神”的篇幅不多,但与之相关的对极权主义的反抗依旧贯穿了克里玛的作品。杂文多较简短,算不上精彩。
-
Lauren与海08-22博士总说,捷克的精神是小人物的精神,他们没有什么民族大义,有的是个体生存的智慧。然。作者倾心于特洛伊人的围困,克服懦弱收获自信,却没有游走在复仇的两端,没有执着于苦痛的经验,对未来饱有信心与清醒,恰恰来自他们一遍又一遍被屠割的苦难经验。
-
成知默01-112016年已读006:伊凡·克里玛的杂文合集,集中营中的童年,为反抗遗忘、绝望与死亡的写作,充满悖谬、不断沦丧的布拉格,对极权主义政权的批判。最好看的是与菲利普·罗斯的对话录,以及关于卡夫卡的专题评述《刀剑在逼近》。“卡夫卡强烈地专注于他自身、他自己的经验和他存在的意义,他于形而上的层次上,再度体现个人内心冲突的非凡能力,使得他创造出这样一种作品,它可以将我们的注意转向我们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从那些影响外部世界的变化转向我们精神的变化,从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诉讼,转向由我们自己参加并仅仅由我们自己进行的诉讼,从外在于我们的不合理的裁决转向那种不可避免的裁决”。
-
糖罐子05-19一直比较喜欢这种从细微处讨论极权的类型,写卡夫卡的《刀剑在逼近》值得反复读。
-
韧勉02-19就深度而言,这本书不比《悲伤与理智》弱,不过集中营的苦难痕迹着实深了些,另外对于布拉格的诠释还是值得肯定的。
-
broken flower02-10“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关于文学与记忆何为的有力回答。
-
ly的读享生活04-19随笔集。最初描述集中营的童年生活,被禁锢的自由的渴望烙印深刻;接着是对20世纪东欧社会生活的分析观察,尤其是对极权与民主的思考。很多对应我们的当下,无法细说,很多事情没有过去,远远没有过去;最后是对卡夫卡的阐释,显然卡夫卡是作者的文学偶像与精神导师,由卡夫卡一脉流传的思想铸造了布拉格精神。
-
Kitsch Duke09-020分翻译,很多句子主语都没有,明明很简单的句子非要绕来绕去翻译得玄妙无比,我觉得这叫不说人话
-
烟斗客甲01-157岁,由于祖母签证没来而希特勒来了,一家人失去去英格兰的机会;1941年12月9日起被关进泰里茨集中营三年半,初单恋米丽娅姆,小伙伴们陆续死去。没有比失去忠诚和道德上被削弱更难以恢复的。目睹大量死亡后会在心里砌起一堵隐藏脆弱的墙,再也难以摧垮。不是善恶而是恶恶搏斗争夺控制权。父亲是电机高级专家;丰富信息及其喧嚣,断绝与根的联系,在空洞中陷入无尽时间和虚无;布拉格三种文化:捷克德国犹太,教堂多出自巴洛克设计高手,查理大桥是象征,悖谬;文化在百般禁忌和通行无忌的社会中都要坚守;昆德拉不中肯;卡夫卡的真诚和哈维尔的联合;停止思想不发问仅发声;支持服务权力结构惩罚选出之人;权力无灵魂与恐怖相伴;无个性的服从导致笨拙停滞;捷克斯洛伐克存在74年;高尔基歌颂改造营;创无传统社会如真空会崩溃;卡夫卡灵感。
-
Bamboo Insight03-31和专业学者相比,作家行文还是太啰嗦,铺陈一大堆材料,读起来不痛快。克里玛的敏感度真好,好些地方的见解,直追政治学者Eric Vogelin的“灵知人”观点,实在是非常难得。书是好书,不因时代变迁而有丝毫磨损。但就观点的丰富和饱满度,还是差强人意。实在说,崔卫平老师的译文还大有改进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