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
读书评论:
-
笨笨04-30分析方法和视角其实都有点“白左”,但读起来感觉一点都不“圣母”,主要是因为作者实在是个慈悲的人啊。(是的我知道这三句话任何两句都有矛盾,但看完这书真的就是这个想法。)
-
克洛04-23虽是从一则「社会新闻」出发,此书其实是一次对它的解构和颠覆。新颖而让人战栗的切入点,从历史学视角来为「社会新闻」的神话祛魅,潜入话语机体和暴力史的漩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蕾蒂西娅从她的死亡和违背她意愿的媒体苏生之中解放出来。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这种缜密的文风却多次落泪,可能纪实本身就是一首属于文学又超越文学的哀歌吧。「蕾蒂西娅虽然在世上只存在了18年,可是有时我会觉得,她活过了几个世纪。」
-
金风细雨04-15叙述一桩惨剧的恰当方式。每当出现刑事案件时,总会有新闻媒体与猎奇看客蘸着受害者的人血馒头,为凶手进行隐形的辩解:他父母双亡,他感情受挫,他求职碰壁,他妻离子散。太平间中的尸身成了无关紧要的肉块,或者沦为个人悲剧(是加害者的)的注脚,这是对于死者的二次甚至多次凌辱。作为留存文明的世人,我们不关心屠夫的黑化之路,讲述便是为魔鬼加冕,笔墨应该留给挖掘与找寻的警务人员、手握世俗审判之剑的律师法官,留给生命与梦想被中断的死难者。曾经在一部刑侦剧中见过这样的场景,警察到被分尸的少女家中报丧,父母拿出她上台演出的照片分享,访客离开的时候,被哀痛淹没的母亲挣扎发问,“我的女儿变成什么样了?”警察将照片递回她的手中,“记住这些,这是她应该有的样子。”
-
左右互搏04-16序言就写得很令人动容。事件从各个方面被还原。叙事在时间轴上来回跳跃,更加增添了事件的悲剧性。
-
kelling04-13师兄翻译的,五颗星!
-
伶仃兽04-21今年读到的最令人震惊的非虚构作品,“2011年的冬天,她将自己的肉体献给了民主。”对儿童救助、司法、媒体、犯罪文化的隐性崇拜等等社会问题的针砭时弊,甚至把萨科齐骂得狗血淋头——这些都是欧洲知识分子写作时的寻常逻辑,但攫住我心脏的并不是那些条分缕析,而是案件调查类的写作,深入到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之中:为了被爱,蕾蒂西娅在孤独中求生,并因此而死去。
-
鸣蜩凌午04-09一个个体案件如何在社会众多领域里掀起滔天巨浪。她是历经劫难本应回归正途享受未来的女孩,却是因为自己的惨死而让世人皆知。她成为人们的谈资,政治的把柄,她的死暴露出社会中司法系统的滞缓,家庭关系的脆弱,最重要的,所谓21世纪堕落男性的幽灵仍然随处可见,这世上肯定还有千千万万个蕾蒂西娅,我们是否还要等到她们一个一个崩溃死去成为媒体们赚取眼球的工具?
-
中信大方03-23在这个世界上,受害者忍辱负重,以沉默来回应暴戾和殴打。在闭门庭审上,缺席的总是这些死去的人。(这些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法国…
-
#以猩07-10作者是想炫技还是是诺兰影迷,采用多时间线来叙述,既不连贯又毫无逻辑,阅读体验不是一般的差,特别是其中有些读起来简直难以理解,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出发点是想还原受害人的生活是好,写的太作太过苦大悲让人觉得太刻意而反感不已。法国哥赠书,据说作者魅力很大,简直难以启齿告诉他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
辛维木Sophia04-14历史学家笔下的当前有一种不一样的味道,这本书让我想到Hillbilly Elegy和Moby Dick。想把法语捡起来,法国人的思维能力太厉害了。
-
番薯藤04-12读到最后,作者问杰西卡,在她和妹妹一起度过的时光里,哪一段回忆最让她开心。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学习跳麦迪逊舞的那个下午。”全书触及的角落太多,无论是受害者家属的生活,还是累犯的控制不当,社会事件沦为政治手段,以及最重要的儿童救助工作。作者说“我不想把她一个人丢下。希望我的书成为她的磷光。”但这磷光若不曾闪现该是另一幅怎样的光景。
-
中信出版文艺生04-10法国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反响
-
薰04-22老实说读完这本书,想放在抽屉里锁上,这是真正的地狱。
-
界面文化03-27“蕾蒂西娅一案揭示了 21 世纪里堕落男性的幽灵,男性的专制,畸形的父亲身份,还没有死去的父权制:酗酒的父亲、神经质的人、感情丰富而多愁善感的骗子;猥琐的父亲,眼神直勾勾的恶棍,在角落里乱摸你们、满嘴仁义道德的父亲;吸毒成性、满嘴谎话、试图操控 一切的帮派分子、永远成不了父亲的人、用赤裸的双手处刑的兄长; 长官、有权势的人、总统、决策者、诱人的权力。震颤性谵妄,过度 热情的毛病,致命的爆发,民粹主义罪行:四种文化,四种男性堕落, 四种英雄化暴力的方式。”
-
行者天莱02-06当代社会“公民”必读的一本书。一个历史学家,深入探求社会热点背后的真相,以历史的眼光探究社会微观领域的变迁,包含女性保护、家庭关系、儿童成长、社会救助、司法程序、政治介入、大众文化等等问题。正如作者所言,在一个变动的社会中,社会新闻就是一个地震中心。
-
王福04-02无关性别,《蕾蒂西娅》描绘的是纯粹的暴力:对欲求之物的贪恋,对规则制度的暧昧,对美好和丑陋的麻木,对生的想当然和对死的无所畏……这些特征可能集中在个体身上,也可能通过社会整体展现出来,而最坏的情况是,如此种种,不过都是人类迈向自身终结时的插曲,是命运死寂前的聒噪。
-
赫恩曼尼03-30出乎意料地好看。作者在调查研究上下了死功夫,将一个女孩的死,连同整个社会、司法、寄养制度、媒体、公众和盘托出。读着读着,就忘记了是真实案件,缓过神来,又会去思考、回味、痛苦: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经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