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交换与死亡
读书评论:
-
Lotus Eater05-18詩歌就是在詞語的中心恢復象徵交換。在意指話語中,所有詞語都以意義為目的,它們之間不互相回應,不互相言說,而在詩歌中相反,意義體系一旦被打破,所有的成分便開始相互交換和回應。這些成分並不是被釋放出來的,也沒有任何深層的或潛意識的內容通過它們被釋放出來:它們僅僅是被歸還給交換,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快感。能量的爆炸性釋放、它的分離、它的單純偏移、它的強度都不是快感──只有可逆性才是快感的泉源。
-
wooody10-05看了前两章,不是很懂鲍老师,只觉得怨气冲天,除了一堆新名词,无有收获。索绪尔,莫斯,马克思,麦克卢汉,还有一些福柯的大杂烩。以后需要有幸再读吧。
-
Klaviersonate05-02……我好不容易基本上看完了,真的,太痛苦了,这种阅读体验我不想再经历了…………和监狱的诞生一样,看不懂的地方很多,但是能看懂的真的太妙了。收获很多,也很痛苦。仿真和真实……真和假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
楽萸10-07瞥见许多颠覆自己固有思维和认知的灵光处,但是有些地方并没有彻底读懂,还要二刷w
-
sinobook04-22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能指/所指
-
CRAIGJOJO12-25波德里亚的作品在这个时代应该被给予更高的评价。反精神分析式的死亡欲动辩证法让他与德勒兹保持距离,而拒绝福柯与德里达式的重返古希腊则能看出他坚持着左派的执着,又不似布尔迪厄一般把马克思纯粹的社会学化。仿像,超真实,自动木偶和机器人,政治经济学与死亡,巴塔耶与弗洛伊德的死亡概念对比,在这个时代才会让人受到比8,90年代更大的启发。
-
等待野蛮人03-09正看,比《声音与现象》好读,但思想真他妈的晦涩。这是本奇书!!!或许击碎了共同富裕之梦。越看越明白“解构”是啥意思了。符号给了解构最好的工具。解构就是仿真?作者用符号淹没一切,而符号本来就淹没了一切,但总有鱼能在水中存活。作者认为符号个体需要暴死来反抗,我感觉作者正好被符号逻辑包裹,个体有自由意志,个体作为符号不是纯粹的,不是澄澈的。“解构”就是对秩序或区分,对立的解构。解构就是还原,对一或无的还原。
-
竹光漾月08-22生产本身逐渐被再生产掏空,拟象在浮动的社会空洞地复制自己。波德里亚对我的影响,不如说是帮助我理解了自己一直以来感觉到的,那种油腻感。无限的膨胀,肥胖的四周,世界逐渐变成翻滚着恶心的物质的油腻的时空——如此令人窒息,我因此一直向往北方和寒冷。小学、初中,一直萦绕不去的恶心,一定程度上正是现代社会的原罪——直到来自实在界的暴力对系统造成致命一击,神圣的寒冷终于回归。
-
君01-19两个寒假+一个暑假 勉强读完,感觉自己不识字了已经,还需千千万万遍地温故知新才行。
-
栗子一小只04-23疫情中的死亡,既是中断(或者显影)仿真世界的结构的契机,同时也有可能被进一步符号化和景观化,并且被回收进民族主义和强人政治中。前者是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时刻,后者则更有可能变成新日常。真令人绝望。仿真世界仍在强势地排斥死亡,比如方方日记里的死亡被民族主义排斥,“象征交换”的传递只能在固定圈子进行。鲍老追慕原始社会,大佬重提革命理想,仿真世界却依旧包纳一切,一往无前。
-
姆明谷格子11-18虽然很精彩,但貌似已经不再能够长久地吸引我了。
-
顾小拧巴01-14死亡的象征交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被抽离, 于是生命的源流被堵塞,死者的生命无法再像原始社会那样可以传递下去,因此"人的一生“成为了一种可被权力机构利用的、需要被意义填充的赎买物。在现代资本主义、服从符号秩序的仿像世界中,宗教暴政被符号暴政取代了,每个人工作生活的元目的便是为了赎买自己的死亡去不断参与建构、再生产仿真原则下物或人的价值,这便是现代人异化的根本所在。。。如果要反对这种异化,就在于恢复象征交换,实现各个文化领域象征层面上的”可逆性“。 鲍德里亚对诗歌的分析对于艺术工作者很有启发,实际上艺术便可以恢复这种象征交换,不再限于意指模式中的代码结构里,而是冲破一切规训起来的结构以取得思维上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