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登堡星汉璀璨
读书评论:
-
Ophelia09-08直觉,强大的艺术家的直觉。字母文字,手抄本到印刷术。带来的是透视,固定视角,线性,分裂分割,中央集权和个体化。也提到了另一本里的电子时代的重回整体统一联觉的场。技术 感知比率和思维模式 社会结构扩大的媒介定义—对身体 感知的眼神【五感,触觉,肢体,中枢神经】
-
苦影06-18麦克卢汉试图从历时性的角度述说口头文化转变为视觉文化,可惜,正如爱森斯坦等人所批评的,他的绝大多数论述几乎都是非历史的,造就了二者间几乎令人难以忍受的断裂。谷登堡以来的视觉世界是敞亮、是清晰,是遮蔽了体验的一切速度。印刷术不仅将人类的全部感知力转移到视觉,更将视觉异化成一个冰冷的审判者,柏拉图对感官的划分在麦克卢汉笔下变成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口。麦克卢汉试图通过碎片式的写作接连起数百年发展的内在逻辑,为逝去的抄本时代唱一支招魂曲,那是一切尚未被完全照亮的时代,许多神圣而深刻的事物无法也不必被言说。然而,麦克卢汉的非历史性让本书20世纪的部分过分简单,不知怎的他竟然做出了这样乐观的判断,认为自己时代正见证着触觉、听觉亡灵的复生,好像历史不过是缺乏了一个契机,否则轻易便能连缀成莫比乌斯环。
-
Thunder07-12书的形式非常特别,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每一个小节都像是独立的音符,共同编织成灿烂星汉。不敢说读懂了,但觉得很有意思。
-
雅典菠萝12-11喜欢对麦克白的解释,感觉从16世纪末(投影式地图)到17世纪洛克牛顿贝克莱关于视觉的争辩和笛卡尔光学讨论,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背景。12.12最后一节书籍史课!越发觉得麦克卢汉没啥,新批评+帕里洛德口头理论,掺杂弗洛伊德和现象学,但没说清冷热媒介也没说清视觉听觉文明。他跟Iser非常像,各种理论被翻炒延伸交织,其实自己没有核心的argue也没有可行的method,做未来媒介技术的prophet也不足。看他生前的现场访谈也充满了90年代的二分对立气息,冷战气息。其实书籍史这个学科很大程度上教人一个道理,比如那些著名学者(Darnton,Mcluhan,WalterOng,Iser)到底为何走红,一些比较无名的学者(Einseinstein,Chartier)却功力深厚,还有年鉴的星星们。
-
momo12-05我对麦克卢汉的感情就和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一样,痛苦的看完,痛苦的理解,痛苦的赞成,痛苦的喜欢。虽然是读完了,谁知道我到底理解了多少呢…
-
賣松人10-31“媒介即信息”的注疏。
-
蟾宫03-30麦克卢汉对印刷技术引发现代性的谱系学研究,引用很多信息,在那个时代察觉媒介触发个人主义和印刷技术触发集权主义的矛盾,非常敏锐。但大多数观点浅尝辄止,更像应用哲学的社会学,而非对技术哲学更深层的剖析。
-
藏猫猫的柚子04-15这本书终于有中文版了~
-
又及10-23201409.读得很爽。翻译不太好,甚至连基本的语法,都有问题,如页62、63。
-
Dr. En09-15虽然一知半解,但是很有趣。
-
霜之亡魂11-19这书的形式挺玄幻的,内容方面正文除了最后几十页之外都很不错,最后和文学结合太紧了,我不喜欢,但总体而言是非常值得研读的佳作。我所理解的内容大体是:文字发明前 听觉社会;文字发明后 印刷机发明前 社会越来越视觉化 特征被从整体中抽离;印刷机发明后 电子时代之前 视觉社会 人越来越同质化 明显分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极;电子时代 由视觉社会向听觉社会转化 通过反馈作用各种被抽离的东西又混合为一个整体 和控制论思想类似。
-
北温带英格兰08-06好多地方看不太懂,得再多看看注释。全书主要讲述了谷登堡时期印刷文明的诞生,对于了解谷登堡的确是必读书目,然其讲述方式,在工具书里算是比较松散的。
-
延陞08-06《理解媒介》的前传,讲述了表音字母和印刷机械的媒介技术,技术通过感官的分离对社会产生了一种催眠的力量。涉及面广并且充满了想象力,爱森斯坦、洛根从这本书里找到了好的选题又继续深挖下去。p.s翻译和校对不严谨……
-
Jeremy05-17【错别字】372页,卡笛尔的哲学体系?大师不愧是大师,艰涩难懂的文风中透露着一丝诡异的神奇。表音文字实现了感官的分裂与专业化,承受了视觉、听觉和语意的分裂,甚至麦克卢汉称之为一种用于商业的线性代码。印刷革命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文字,以及构建了国家主义、个人主义等。地球村、热媒介、冷媒介等等均有提及。
-
Shayne07-23麦克卢汉比较具有研究性质的作品,不仅涉及印刷术的谷登堡革命的影响,还兼及拼音文字、抄本文化和电子文化的论题。写作上近乎汪洋恣肆,各种文学作品的例子信手拈来。比较重要的创见是对于视觉和触觉的细分、对数学的触觉性质的强调、以及从有待穿透的空间到有待照亮的空间的转变。应当承认,麦克卢汉的直觉是相当准确的,但书中的许多论证有待完善和挖掘;此外也有随意的评论夹杂其间的毛病。总之,本书只能说是研究的起点,“先知”的言语也尚不是“知”。翻译得不太好,许多地方英文句式丝毫未改,术语上也有些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