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之后
读书评论:
-
索然无味10-22比想象中的好。但是译者实在是太不行了,史料不知道为何不找原文,注释也是漏洞百出,唉怎么能这样来翻译呢
-
jcyang05-09对个案的研究,如何同时讲出好的故事和道理?
-
鉤深致遠04-22还行,应该是本人读的第一本城市史,有些寡淡。但是一些小点很有意思,印刷错误有两处。应该是校对的问题
-
宫保鸡丁01-26内容稍微有点浅,但还是能值四分,和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配合阅读效果可能更好,因为很多事情的具体内容,以及成都人对这些事的看法都可以通过李劼人得到补充。但是翻译非常差,译者甚至没有好好检查机翻后的初稿,责任编辑也应该打板子,稍晚专文吐槽。
-
丁拾贰05-19书名可以直接叫:美国人看100多年前的成都
-
Angle He09-22翻阅,详实,我不爱读
-
一个注脚12-19翻译得太差了。机翻后不校对;译者又画蛇添足,注释错误百出。这种人,怎么能翻学术书呢?!
-
深渊大饭店04-22远比作者的另一本书好(那本就像是这本的边角料),不同于简单的文化史,而把成都的现代转型放在了新政这个特别有意思的背景下来处理,警察的这个角度也选的好(相对而言别的方面有些薄)。其实还是国家和社会的老问题,但作者很好的注意到了清末民初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省(官方和地方势力)以及基层各个势力的作用,包括士绅、留日学生、洋人、秘密社会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外面的世界变得更快,成都反而被建构成了保守的印象。
-
金玉04-25没结论、没考据、讲故事、卖情怀……就这? 是我不懂了
-
朱颐钊02-10谈成都近代的城市发展。劳动、卫生、警察、社会组织等方面都有所触及,值得一看。
-
亢龙无悔02-24书本身写的其实一般般,但选题和资料把握实在很珍贵,算是对成都近现代的一个记忆,尤其很多老照片和地图,都使用外国保留的,非常难得,所以值得多加一颗星
-
Ethel07-10“可惜、可惜,如果新政早开始几年或者清政府晚完几年就好了”,晚清民初的成都何尝不是时中国的缩影。
-
既和且徐05-08二十年后才由英文版翻译成中文,所以会有当时一些学术热点的讨论,如市民社会等,但总的来说现在已觉不新鲜。个人认为作者对清末新政时期的成都城市管理有过度美化的嫌疑,而对杨森的城市管理则求全责备,如作者认为20年代的城市管理对经济发展影响甚小,不如新政时期,但其实杨森推动春熙路的建设招徕了全国各地的商家,各种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无疑也改善了城市经济环境。另外,翻译也有点粗糙,商务印书馆直译成了商务印刷公司,诸多代词的翻译也不知所指,史料其实应该回溯中文原文,而不是根据英文直译。
-
江海一蓑翁04-21美国学者司昆仑继《巴金<家>中的历史》之后,关于成都研究的又一部力著,主要采取叙事史的手法,以警察和军阀统治下的社会文化生态为线索,还原从清末到抗战爆发前成都社会的演化变迁史。尽管是一部城市社会史研究论著,作者很重视表达的叙事化和可读性,同时以人物为中心,以核心人物的言行还原,串接起城市社会的生态变化。在史料运用上,既有档案、日记、回忆录等社会史史料,也大量运用纪实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史料,其在史料的梳理、消化和再表达方面的功力,同样值得学习。考察从王笛到司昆仑的成都研究论著特点,并与近年来的上海研究和北京研究等城市史研究的新书进行比较分析,是一个不错的课题,值得尝试。
-
ly的读享生活04-27近年美国汉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对清代与民国时期城市历史的考察。这项研究的繁荣本质是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的关注。司昆仑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揭示晚清新政对成都那样的省会城市现代化的启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者着眼的不是中央政府之类的高级组织,而是低级基层组织的扩张及其介入社会秩序的程度。警察作为西方的发明及中国学习西方的样本,就此进入作者的视线。成都有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地理环境,更在于它的政治气象,这个省会城市现代化的主导者,不但有周善培这样的地方官员,有五老七贤为首的地方士绅,也有袍哥领袖的帮会组织,还有杨森那样的军阀,他们在警察体系的构建与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上所起的作用和相互间的张力,构成了本书面目复杂、举步维艰的新政之路的历史。
-
sub rosa04-23书籍设计非常精美,是最近特别关注的城市史,四川、尤其是成都,真的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的明星城市了。从施坚雅到王笛,看看这本也很不错。
-
四川文艺出版社04-03美国布法罗大学历史系教授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继上一本《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之后,又一本社会历史题材作品。书中有许多关于成都的珍贵老照片,是了解近代中国城市史的重要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