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沉默之音

读书评论:
  • 西洋参
    05-15
    有一个引用二手资料有误。实际情况是,《朗读者》1995年在德国出版,1997年英译本在美国出版。
  • 魏司马的光
    07-07
    这本就写得很扎实了,从文本和体验出发,没有过多的生发,围绕主题进行论述
  • 梦鲤
    04-16
    《朗读者》分析精彩爆炸!
  • Flâneurse
    02-03
    安尼老師用詳實的歷史資料,細緻的分析及精準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做人與做學問是不可分開的。在通過分析文學作品反思德國納粹一代集體罪責的同時,也展示了平庸的個人豐富的諸多面相。老師不惜筆墨描述罪責問題的不同方面,是想說明,世界之所以是今天這個樣子,與前人相關,但我們同樣也負擔著責任。理性的判斷與同他人的共情能力是我們分析問題都不可或缺的因素。道德判斷因此而變得艱難,但面對這份艱難,最好的打開方式不是充耳不聞或是做一勞永逸的判斷,而應該是不斷地分析,討論,以反思,防止人類所最擅長的能力---遺忘。
  • 毛绒系系长
    01-16
    大概三星半 写得四平八稳
  • 竹影横阶
    12-03
    通过文本分析反思普通人的罪责问题,以及为什么普通人很难反思自己罪责的困境。耻文化主导的社会,社会评判是约束个人行为的核心机制。罪文化指一个把良知放在首位的社会,罪文化建立在认罪、尤其是内心认罪的基础上。耻文化和罪文化分别主导的社会,塑造了两种不同的心理运行机制,这是罪责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普通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 此心安处
    03-11
    写作分析还可以完善。与自己关心的问题非常相关,加分。要多看看类似主题的资料。
  • 芳菲天
    02-22
    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字眼让我很激动,不好意思没见过世面~~~ 大概隐隐期待一些启发,就是用德语想不清楚的问题,期待能从别人那里获益,话说也是思想懒惰的一个体现。不过想了四年都不知道Holocaust这个词应该怎样翻译成汉语更准确的纠结处女座的人来说,有些概念是需要清点一下了,万一有一天雪崩了可真招架不住啊。
  • 田哲也(二团版
    08-06
    除了《德语课》另两本都读过。《朗读者》的解析很精彩。
  • 亞歷山大裡亞
    01-07
    没有高深的理论话语,非常切实的文本细读。战后德国人的罪责话语具有两重性:一是作为没有自辩和陈情权利的受害者,二是作为无所作为的位列加害者之后的“跟风者”。对过去的泪水只能在压抑的“洋葱地窖”里爆发,同时还能回避对其惭悔真诚性的质问。追究集体罪责和个体罪责的二难困境让罪责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特征,最终这种无能为力只能化为战后普遍的噤声与沉默。然而,除了对罪责本身的追问,罪责话语的跨代与历史遗留却又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 骑鲸少年
    02-15
    今天心情像北京的天,雾霾阴沉沉。所以又从书架上拿下来看了一遍。真正好的书,就是带着你一点点往前走,不拖沓,不沉闷,忘了时间,忘了页码。不管读几遍,都有新感受。这本就是。